第五百零七章 找合作

一次前往可口可乐的参?,还真的激起了杨锐做项目的。

杨锐精心的选择着合作者。

他脑海中的资料太多太多了,不光有单本的论文,还有大部头的专著,那别说是一个人做,就是十万个人做,做一辈子也是做不完的,更何况,这些资料都有年限,到期不做,实属浪费。

常世辉首先被排除了,中粮下属几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也被排除了,现在的行政关系是强关系,官方的影响力巨大,如果项目做到一半被官员喊停,那真是让人想对狗做一些不人道的事。

杨锐细细的翻着自己薄薄的通讯录。

后世人有手机,有qq,有微信,大约已经将笔记本式的通讯录彻底放弃了。

但在80年代,巴掌大的笔记本,是人手必备的。

亲朋好友,故交旧时的联系方式,都要认真的记录在本子上,否则,真的会失去联络。

而且,不像是以后的人,经常只记一个电话号码,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单位名称,找到单位,总能找到这个人,即使该人调走了,跟着档案,也总能寻到人,反而是电话号码不够妥帖,因为都是座机,电信局脑袋抽抽一下,或者单位的领导脑袋抽抽一下,就没用了。

一辆大巴车上几十号人,半数以上来自北京各大农林渔牧系列的研究所,许多名号都是杨锐第一次听说的。

这些人,也被杨锐给排除了。

无他,农林渔牧系列的研究所太穷,即使是中科院下属的亦不例外。

做自然科学的,没钱可以,有本事筹资就行,但穷是一定不行的。

现在的研究所都穷,农林渔牧之流的研究所就更穷了,因为打秋风都没地方去,也就是可口可乐这种财大气粗的外企,急切的扩大中国市场,才会无限的扩大邀请面,他们要的是声援,不是真的需要学界。

就杨锐目前粗浅的了解,农林渔牧方面的研究所,许多已经穷到发不起工资,报不起医药费的程度了,这意味着,一旦有合作项目,不仅参与的研究员会有伸手的冲动,其所在的研究所也会有伸手的冲动,而且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