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天才你知道吗

“恩。”

“以我的观点来看,天才会指导我们的。”

“什么意思?”韦尔斯被弗兰奇的哲学给击败了。

弗兰奇与杨锐太熟了,他摊开手,道:“你很快就知道了。”

如果是一个小时前,韦尔斯大约会嗤之以鼻,但现在,他就不那么确定了。

诺贝尔奖对英国的刺激与中国人其实一般无二,这是自然科学界第一的奖项,意味着自然科学界的桂冠,没有哪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本国元首的座上宾,也没有哪个国家会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置若罔闻。

韦尔斯再自负,也不敢用自己草率的判断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分庭抗礼。

会议室渐渐的归于寂静。

韦尔斯伸手拿过弗兰奇面前的《自然》,轻轻的翻开,在articles(文章)的栏目下,找到了杨锐的论文。

“文章”是《自然》最重要的栏目,比之重要性略逊的还有“来信(。nature)”,“评论”,“综述与进展文章”,“新闻与观点”,“读者来信”,“书评”和“简明通信”等。

因此,并不是刊登文章到《自然》,就是人们一般而言的发表文章到《自然》了。

这里面,很有代表性的是“评论”栏目,《自然》杂志的评论是给非专业读者看的,当然,它也有参考文献,但最好不超过10条,版面也不超过两页,而且,期刊特别要求不使用专业术语,而最好以新闻开始。评论类的文章也不一定是笃定的事实,正好相反,《自然》喜欢刊登那些热点性的,有争议性的,有新闻性的评论,比如转基因的食物,克隆人之类的话题,会早于大众媒体,在此讨论。

韦尔斯并不是研究员,因此,他也不清楚《自然》内部的分类,但通过论文的长度,他也差不多能察觉到重要性的区别。

包括“来信”和“综述与进展文章”栏目在内,其他栏目刊登的文都不长,只有“文章”栏目下,才有超过5页的长文。

杨锐的论文,又是里面最长的。

再想到杨锐的名字上了封面,韦尔斯不等看完这篇论文——事实上他也看不懂——就问弗兰奇:“总部知道吗?”

“知道什么?”

“论文,杨锐和他的论文,还有,他是个天才的事?”韦尔斯问的挺认真,捷利康是一家无节操的跨国公司没错,但它同时还是一家制药企业,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公司是真的重视技术,制药企业是一定没错的,没有足够的技术,再大的公司都活不下去,历史上跨国公司的尸体,足以将这个观点烙印在企业人的脑海里了。

弗兰奇淡定的像是在吃仰望星空的英国人,缓缓的说道:“当然知道,否则,你以为西捷工厂为什么要建在河东省南湖市的西堡镇?这就是杨锐要求的。”

韦尔斯愣了一下,点头道:“他的确是个天才,他选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合同。”

相比纸面上的合同,地缘优势在此事显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