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入刑

? 整整两天,都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传来。

杨锐也就在研究院里又住了两天。

现在可不是任性的时间,总得防一手被人鱼死网破才行。

何况,住研究院,对杨锐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时间。

作为一名研究员,在实验室里呆的时间比在家里长,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最起码,中国的研究员都是这样的,当中国的研究员们开始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的时候,外国研究员也不得不如此了。

地球村是个好东西,科研竞争可没有海关和社区警察的阻挠,全面开放的竞争,在中国人贫穷落后的时候是大杀器,当中国渐渐崛起以后,就变成了中国人手里的利刃了。

杨锐为了自己的利刃,总是能静下心来。即使他也一度焦虑结果如何,但是,焦虑总是一闪而逝的,他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用来分心。

即使在别人的实验室里不方便进行实验,杨锐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又或者,干脆就863计划再写两篇文章。

时至今日,杨锐已经不再是随波逐流的小研究员了,他有自己的实验室,有自己的科研地位,甚至隐约间有了自己引领的学术风潮,与之相对应的,是杨锐也有了自己的学术诉求。

这些诉求,自然是要体现在他撰写的文章中的。

换言之,杨锐现在已经不可能去照抄类似的863的发展文章了,曾经的文章,是曾经的撰写人基于自己的学术诉求而形成的。

杨锐的文章,自然要基于自己的学术诉求而形成。

最起码的一点,他更乐意积极的推动基因层面的研究,也希望中国更积极的参与到人体基因组计划中去,如果他的观点被认同,自然有人的项目会受到损失。因为预算总额是早就确定好的,有人的经费多了,有人的经费就少了。

杨锐对此没有丝毫的愧疚感。

科研就是战场,我的枪法好,我就要挑更好的子弹,拿更多的子弹,用更好的武器,这个时候搞谦让,是对所有人的不负责任。

当然,具体到程序上,到项目的机械性分配方案上,杨锐就不需要搞什么创新了,哪一代的863计划设计的更好,更适合当前的国情,甚至是任何一种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设计的好,都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这样忙活了两天,杨锐算是将自己之前提供的方案理清了,老曹等人更是高兴的不行。

就连不怎么爱说话的米教授,也直接评价道:有杨锐在,起码节省我们两个月的时间。

于是,杨锐得到了新的称号

二月杨

虽然感觉上像是一种好吃的食物,但是,满房间的人都是二月杨,二月杨的喊着,杨锐也就只好习惯下来。

二月杨

二月杨

杨主任一片二月杨的喊声中,突然有人叫回原来的称呼,却是让杨锐一下子有些不适应。

转过头去看,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吕寿吕区长。

随同在他身后的,还有李星洲,以及两名不认识的干部。

杨锐的脸色,刷的就冷了下来。

再怎么算,他都是个年轻人。不管是曾经的补习老师,还是如今的人生,都没有给他积累足够的城府。

这种时候,他也不需要城府。

杨主任。站在吕寿身后的干部,又满脸堆笑的唤了一声,他前面的李星洲,也不自然的跟着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