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有关规定

建工厂,而且前期只是中小级别的工厂,只要不缺钱,就很好办了。

北洋海军初建也是很不错的,全员英式操典,泥腿子们照样能满嘴洋话的喊命令,后期的战败,并不能否认前期的努力,最起码,是不能否认其上升期的努力。

甘虎配合几名外国设计师,再加上捷利康的三分帮忙,能建出一个完整的工厂,在杨锐看来,已经是十倍百倍于后世甲方监理的能力了。

你不要想太多。杨锐安抚式的拍拍甘虎的肩膀。

甘虎只是一个劲的点头。

被人理解的感觉真好,被老板理解的话,工资都可以少要当然,工资还是不要少的好。

两人是低声说话的,和其他各单位悄悄交流的人一样,谁都不知道两人在说什么。

林鸿斌只回头看了一眼,只当是甲方交流意见,并没有在意,他的精力更多的是放在来访的领导们身上,平江建筑总公司固然是平江土生土长的企业,但在房地产浪潮兴起之前,建筑系统的地位并不高,科工委主任什么的,还是很少能见到的。

也是因为在一次性浇注成型上,付出了太多艰辛,走到车间中央,林鸿斌又说了回来,只见他指着前方一抹的平地,笑道:这里就是我们做干燥的地方了。

领导们就站到他指的位置瞎看。

我们最初还是想要分块浇筑,再拼接抹平的,但甘总经理怎么都不同意,请来的外国设计师也说不行,最后我们也了解了,国外的规范要求,输液药厂的地坪是完全不能有缝隙的,更不能有接缝

不止是国外的规范要求,国内现在也有规范了,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甘虎特意给说明了一句。

林鸿斌哈哈大笑,道:没错没错,我们国内也要遵守规范,工厂不是做一年两年就淘汰的商品,我们理解,理解。

转过头来,林鸿斌又对来访的关志勇等人,道:也给各位领导知晓,这次工程,对我们平江建筑总公司也是一次学习,从最初因为与专家们互不理解而产生冲突,到后来的互相佩服,很不容易。我讲一个故事,还说刚才那个一次浇筑的故事。

领导们看工厂内的时间少,听故事的兴趣倒是比较大,一个个都看向林鸿斌。

做了多年建筑工程的林鸿斌,太知道领导们的痒痒肉在哪里了。

他悄悄的举起尾巴,轻轻的挠道:本来按照英国专家的要求,一次性浇筑是要自然晾干的,但我们哪里等得住啊,后来,我们项目部的副经理,就是我们苗建柏同志,给想了一个主意,将车间分成几个区域,分开烘烤。结果英国专家又不同意。

林鸿斌将项目副经理苗建了出来,又缓了口气,道:苗经理,你给说一下。

苗建波就没有林鸿斌这么会说话了,点点头,道:当时的英国专家是史考特,他主要是担心人工烘烤之后,水泥中间赶早不均,产生气泡和裂隙,一定要自然风干,后来我说,自然风干总归用的是风吧,我们提高风的温度总可以吧。

几名领导都听的有兴趣了,驻足看向苗建波。

苗建波紧张已去,笑笑,又道:后来,我就让人在车间外面架火堆,然后用电风扇和人工扇风的方式,给车间通热风,法子有点土,但是有用。

车间建设的要求,得先把地面浇筑起来了,才好安排仪器设备的位置。林鸿斌向杨锐转了半张脸,笑道:我们苗经理用这一招,最起码抢出来半个月的工期。

杨锐微微点头,这个做法没毛病,热风也是风干,和烘烤是两回事,虽然浪费了一些人工和燃料,但考虑到工期成本,还是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