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价值几何

武汉著名的星期天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周末去乡镇小厂打工,给乡镇老板做图纸,装设备,教工人……

中国的乡镇工厂大部分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一个胆子大的乡镇老板,喊上几个三个月前还在锄地的泥腿子,开一间工厂就生产起来——熟练的产业工人全都在国企里,除了农民之外,乡镇企业是找不到劳动力的。

然而,泥腿子并不是天生就懂机器,会技术的,乡镇老板也不可能车床铣床焊接钳工一把抓,更不可能包揽工厂的所有设计,就算是山寨乃至于做假货,也得有懂行的人来教。

星期天工程师就是这样应用而生的。

类似的模式,其实到了30年后,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一家化工厂生产出了新型化工产品,一家食品厂生产出了新的食品添加,一家机械厂生产出了新的设备,但若是深究一下,很容易发现,这家化工厂,这家食品厂,这家机械厂,都没有自己的研究机构。

别说普通工厂没有了,许多上市公司的财报里,都没有大额研究经费的开销。

那么,是只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工人们自学了高等数学、cad制图和马克思原理之后,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如果问企业老板的话,老板一定会骂一句神经病!工人的工资多高啊,稍微有点技术水平的,一个月都超过五千块了,再要懂点马克思原理什么的,月薪妥妥的破万,谁愿意用这么贵的人工去搞研究啊。

养一个研究员,一个月三五千块钱就够了,就是这样,工厂都不愿意养,谁知道他用多久才能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养一个薪水两倍于研究员的工人去搞研究,这样的浪费精,还不赶快开除了事,难道等他传染全厂吗?

想想一家工厂里,工人们一边工作,一边聚精会神的思考着研究,顺手用生产级的原料做实验,浪费老板一裤裆的场景,令人心醉。

不过,作为科研的大后方,工厂的技术含量越高,对于科研的促进能力也就越强。

就好像科研所需的各种试剂、设备,归根结底还是得要工厂生产出来的便宜,哪怕是采用实验室制备的,也总得有化学纯分析纯的基础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