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绝对。
一阳初动,取自《易·复》中“阳动而阴复静”之语,说的便是夫妻阴阳相生相合之道。
二姓克谐,克谐一词则取自《书·尧典》中“克谐以孝”之语。
《史记·五帝本纪》曰:“克谐”作“能和”之讲,则二姓克谐意为两姓皆能和美。
庆三多之“三多”,谓多福、多寿、多子。
具四美之“四美”,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邱中集诗序》有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唐时王勃《滕王阁序》则云:“四美具,二难并。”即指此。
五世其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陈公子完奔齐,齐大夫懿仲欲以女妻之,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五世其昌即谓既婚之后,五代皆极昌盛。“凤卜”亦指此意。
这道上联以数字串联,引经据典,尽表祝愿赞美之意,充分地展露出出联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学识积累和玲珑巧思,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此时不是佩服称赞的时候——乔大头能不能按时娶到媳妇还在其次,关键是我们这么多学霸凑到一起还对不上一个下联来,这说出去可就太丢人了!将来在圈子里这张脸还往哪儿搁啊!而且听着出联人的声音貌似还十分的年轻呢,学霸团里有大有小甚至还有老,老中青三代都对不上人一少年出的对子,大家还要不要混啦?!趁早退圈或爬墙到他圈去好啦啊!
——“一阳初动,二姓克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
一群人口中念念有辞,或头抵头的商量,或各自捏颌沉吟,没人顾得上今日的主角新郎倌乔乐梓在旁边急得头都胀大了两圈。
眼看这一道流程被分配到的时间已经要耗到了极限,忽听人丛中传来一道清舒的、不急不徐的、宛若凤吟的声音:“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无缺羡鸾和。”
门里门外片刻的安静如鸡后,骤然爆发出一片轰然叫好声:“妙对!佳对!千古绝对!对得好!对得好啊!”
六礼,不用解释,自是指婚配所行之六礼。
七贤,此借“竹林七贤”为辞,实以《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句点明了眼前之盛事:不同年龄的贤德的人都汇聚于此,既捧了在场诸人一把,又赞了新郎倌乔乐梓优质的朋友圈和好人品。
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声音,为音律之统称,取《书·尧典》中“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之美意。
九如,《诗·小雅·天保》有云:“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及“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寿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合计九“如”,皆为祝福赞美之语。
十全,当然就是指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鸾和,取“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之意。
一阳初动,二姓克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
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无缺羡鸾和。
同样是以数字串联,极尽赞美祝福,对得工工整整、流丽完美!
轰然叫好声中,众人顾不得去找对出这完美下联的是哪一位,因为院门已经被人从里面打了开来,众人轰叫着一拥而入,直接卷巴着起死回生的乔乐梓就冲向了陆藕秀闺的上房门外。
才刚负责在院子里堵门出对联的众人早便预料到对方的这股势头,门一开就急忙闪到一边把路让开,免得被这群饿狼般的迎亲众撞倒在地从脸上踏过去。
此刻俱都笑吟吟地立到一旁观看新郎倌带人闯最后一道关,唯燕九少爷揣着手,面无表情地慢吞吞立到院门口处向外望。
出于直觉,他认为方才对上自己所出上联的那个人,没有在闯进院的那伙人之中。
那么此刻,那人应该还留在院外。
是谁呢?
院外那株老梅树旁,立了位穿深竹月色轻袍的年轻人,岫骨云姿,玉质凤章。
仿佛也已料到了燕九少爷便是那出上联的人,年轻人俊绝的脸上微扬起一抹比晨曦还更清霁的笑,略略向着这厢一抱拳,饶有兴味地望着燕九少爷的眼睛,道了一句:“在下元暃。”
“……”燕九少爷面无表情地看了这人几眼,然后慢吞吞地转身离了院门口。
元暃。
元昶的亲大哥。
皇上的大舅子。
天朝自始以来最年轻的翰林院掌院学士。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全天下最顶尖的学术精英、知识分子、才子鸿儒的集中地。
而元暃,是这集中地的掌院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