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就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弱化版的叶克膜,即人工体外循环。按压胸部是为了让心脏继续泵血,人工呼吸是为了让氧气继续供应。如此一来,就将心脏骤停,全身脏器与大脑停止工作并死亡的过程,改造成了心脏骤停,全身脏器和大脑勉强工作,看看能不能坚持到心脏动起来。
血液和氧气是人体脏器和大脑所必须的,理论上,心肺复苏能提供正常供应量的30,如果将细胞形容成一支军队的话,后勤保障维持在30的水平,军队可能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但至少不会彻底崩溃。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就像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维持后勤保障的供应。
按压胸部的力量,频率,人工呼吸的程度等等,在这种时候,都起着异乎寻常的关键作用。
30已经是一个极低的限度了,再减少到25,20或者15的话,看似变化不大,实际上却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凌然跪在病床上,只想将心肺复苏尽可能的高质量的做下来。
就像是牛护士不熟悉急诊室里的凌然一样,凌然其实也不熟悉急诊室里做抢救的护士和医生们。
所以,他更愿意自己来做心肺复苏。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究竟有多困难,看看各种期刊和国际会议中,对于超长心肺复苏的赞赏,就可以窥得一斑。
超长心肺复苏,意味着强有力的团队,长时间的进行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再加上极好的运气,才能成功一例。
在凌然看过的论文中,某院统计了一年间共计190例心肺复苏(复苏时间大于30分钟),恢复了自主循环的仅17例;17例中,活着出院的仅3例;3例中,植物人状态的2例,痊愈的1例。
即使如此,仅有的1例成功案例,依旧鼓舞医心。毕竟,这是从阎王殿里拉回来的人。
“除颤。”
凌然跳下病床,再次拿起了除颤仪。
重新完成一次除颤步骤以后,凌然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每30次,凌然稍停,由牛护士进行两次的简易呼吸器的人工呼吸。
完美级的心肺复苏能力,几乎可以保证每一次按压的准确度,尽管如此,凌然依旧不能保证病人能够苏醒。
完美级的心肺复苏,并不是完美级的复活。
凌然只能保持着冷静,一边数数,一边在大脑中拼命的思考各种方案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