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天佑(清穿) 月下蝶影 2951 字 8个月前

傍晚下学后,佟佳氏已去,胤禛重回德嫔名下,胤祐知道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与其母亲关系并不亲密,于是只好开口道,“四哥,我要去给额娘请安,你与我一道吧。”

胤禛闻言,看了胤祐一眼,面上没有多少表情,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胤祐被胤禛这个表情看得心里有些虚,一时间也不知道多说什么,毕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件事情本就残忍,可是却又不得不残忍,若是不去给德嫔请安,那便是不孝。

胤禛心里明白胤祐的意思,伸手拍拍神色不安的胤祐肩头,“我已经备好礼了,走吧。”

胤祐松了一口气,看来四阿哥心里也很清楚如今的处境,却又觉得心疼,这么大的孩子,却要懂得这么多。

到了永和宫,待太监禀报后,胤祐与胤禛才进屋,可是胤祐有些不解的是,为何德嫔与自己额娘在一起,毕竟四阿哥向她请安,母子间,总有一两句话说吧。

进了厢房,果不其然成嫔与德嫔坐在一起,成嫔面色很温和,而德嫔的脸色看起来也不错。两人行礼后,在下首的雕花木墩上坐了。

德嫔与成嫔都得了胤禛的礼,两人也回了不少礼,就连胤祐也得了一份,只是德嫔与四阿哥之间,还是有种说不出的疏离来。

“四阿哥近来的功课可别落下了,”德嫔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平日也要多注意身子,空闲了就多到…额娘这里走动走动。”

“儿子省得,”四阿哥胤禛干巴巴的说了这么一句,见德嫔还看着自己,才又补了一句,“额娘也要多多保重身体。”半个月前,他还叫着佟佳氏额娘,如今却又唤另一个女人额娘,这种滋味,他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德额娘,您还不知道呢,今天四哥还偷偷问我这些礼物您喜不喜欢,您猜儿子怎么说?”胤祐见母子两人实在尴尬,只好开口道,“德额娘你若是没猜对,就给儿子和四哥绣一个荷包。”

“依我看你就惦记着那荷包的,”德嫔本有些不快,但是听到七阿哥此言,面上也露出了笑,“得,德额娘就给你和老四秀一个荷包,你说说,你都怎么骗你四哥的。”

“那哪能叫骗,”胤祐闻言露出捡到便宜的笑,“我就告诉四哥,说额娘喜欢琉璃珠,还喜欢九连环。”

德嫔掩嘴笑道,“好你个小七,我看这是你喜欢吧,该不是你上回给了你十四弟一个布老虎,至今还惦记着吧。”

坐在一边的成嫔闻言也笑了起来。

德嫔又与胤禛说了好一会儿话,见天色不早,才让两个阿哥跪安,母子二人虽说比不上其他母子间的亲密,但也不算尴尬。

月上柳梢头,胤祐踩着青石路,对胤禛道,“四哥,今天晚上我去你那睡吧,书上说,这叫…抵足而眠,四哥,对不对。”

胤禛偏头看着月色下的少年,心头的阴郁散了不少,“走吧。”

月色把两人的影子越拉越长,最后,两道影子似乎纠缠在一起般,亲密不可分。

第12章 成长 …

“主子,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出宫去了,”福多犹豫的看了眼自家安静的站在书案前练习书法的主子,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家主子是怎么想的,这两年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关系颇好,难道主子没有想过十三阿哥会取代自己地位的一天吗?

胤祐头也不抬,手腕一动,一个大大的福字跃然纸上,他放下毛笔,细细端详这个字,觉得能过得眼后才抬头看向福多,“去给爷把笔洗了。”

“ 嗻,”福多见自家主子这个表情,知道自己这话超出了做奴才的本分,也不敢再多言,接了毛笔安静的退了出去。

待福多退下,胤祐让屋子其他伺候的奴才也退了下去。对于这位历史上的十三爷,他的好感颇多,至少比之于三阿哥大阿哥好感要多很多,这个人是你待他真心好,他也会对你十分真,而且他是雍正帝最为信任的兄弟。

经过九龙夺嫡后雍正唯一信任的弟弟,除了他对雍正忠心外,更有自身的本事,不然即使他再忠心,雍正也不会重用一个愚昧之人。

只是十三阿哥以后会养在德妃面下,却与不受德妃喜爱的四阿哥走得近,十四阿哥与四阿哥一母同胞兄弟,却与八阿哥走得近,这些大清的皇子们实在不是常人的脑子可以去度量的。

伸手收起桌上的纸,胤祐叹了口气,如今太子已经有了太子妃,与大阿哥之间更是不合,而四阿哥现在挂着太子党的名头,出宫必定不是单纯的玩闹,他又何必掺和这些事情。忠心于四阿哥的弟弟有十三,而他只需要做一个依赖哥哥,但是稍显平庸的皇子便好。

佟佳氏去后,他陪着那个孩子睡了几个晚上,虽说不能让胤禛消去失去额娘的痛苦,但是至少不会让他一个人觉得孤单,胤禛这些年待自己一直很不错,他又何必去算计太多的东西?

康熙三十年,本就是后宫中不平静的一年,有妃嫔提了位分,选秀女的日子也近了,太子与大阿哥之间的不合,做墙头草的三阿哥,立场不明显的八阿哥等人,还有完全不参与之中的五阿哥与自己。

十三阿哥在康熙面前颇为受宠,才五岁便被康熙夸聪慧。

端起桌上的一倍热茶暖着有些凉的手,十三阿哥的额娘敏贵妃似乎颇为受宠,也难怪康熙高看十三阿哥几眼。

揭开茶盖,淡淡的茶香传入鼻息间,胤祐紧了紧身上的狐裘,推开窗子,看到的便是院子里厚厚的积雪,这么大的雪,胤禛带着才五岁的胤祥出宫做什么?

后世的史料记载阿哥无论寒暑都要学习,到了这才知道并不是这般,至少在下这么大的雪时,康熙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待在屋子里。所以历史的记载,往往带了些不实,真相到底如何,除了当事人,别人又怎么会完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