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收养十四周岁以下的孩子要简单多了。
可饶是如此, 等刘耀三人把所有手续跑下来, 也足足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
新户口本发下来当天, 陶暮抱着簇新的户口本傻乐半天。修长的手指在户主页和标有所有家庭成员那页翻来翻去,时不时还翻到印有自己信息的单独页。上面写着陶暮, 性别男,与户主关系……
长143毫米, 宽105毫米的几页纸, 被陶暮翻来覆去的折腾,都快翻烂了。
陶暮没有自己的户口本。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只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但是没有户口本。所有孤儿的户籍全都登记在孤儿院的集体户口上。就像上大学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户口挂靠在大学里一样。
陶暮上辈子回到沈家时,也没有迁户口。不知道是原书过于玛丽苏的剧情光环让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 反正沈家人都没有提到过迁户口这件事。陶暮自己提过一次, 被沈妍冷嘲热讽的说他“刚回沈家连人都没认全就迫不及待的想确定关系分家产,是不是还盼着爸妈早死”的话给怼回去了。之后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直到陶暮后来被沈家人逐出家门,陶暮也没上过沈家的户口本。
上辈子他直到死,都还留着能再次回到沈家,被沈家人接受的奢望。所以他即便被沈家赶出去,也没有想过自己单立一个户口本,哪怕他后来在沪城买了自己的房产和别墅,他的户口也一直挂在沪城大学的集体户口上。就算他已经毕业了,校方也没有催他把户口迁出去。也不知道是剧情光环辐射的,让大家都忘了这一点。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上辈子陶暮把沈毓赶出沈家时,并没有提出把沈毓的户口从沈家迁走这件事。所以直到他死的时候,沈毓的户口还一直立在沈家。现在想想也是好笑,他身为沈家血脉相连的亲生儿子,连个户口本都没上去。倒是那个鸠占鹊巢的家伙,一直堂而皇之的留在沈家的户口本甚至是族谱里。
也难怪陶暮刁难沈毓的时候,沈家的世交故旧全都站出来阻拦他。他当时还以为沈毓的魅力确实大,现在想想,分明就是沈家的态度太明确,以至于所有人都乐得给沈家一个顺水人情。
重活一世,陶暮兜兜转转三四十年,总算有了自己的户口本。上户口的时候刘耀还小心翼翼地问他要不要改个姓什么的——刘耀倒是没别的意思,他就是想告诉陶暮,不管他们家小崽子姓什么,他是把陶暮当亲儿子看的。将来要让陶暮给他养老送终,他也会把所有家产交给孟齐和陶暮继承——就是这么一个正式的,法律认可的家庭关系。
可是陶暮思前想后,考虑了好几天,直到上户口之前,还是决定不改姓——他就是陶暮,既不是沈暮,也不是刘暮,他只做他自己。从今往后,再也不会因为那些不在乎他的人伤害自己了。
既然上辈子没活明白,这辈子就再活一次。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就想用陶暮这个名字,明明白白的活一回。
刘耀和孟齐认的是陶暮这个儿子,并不看重陶暮叫什么。陶暮也好刘暮也罢,总归是这么个人就行。当下也不墨迹,干脆利落的上了户口本。从派出所出来,刘耀开着他那辆大切诺基,副驾驶照例坐着他们家孟齐,后边拉着新鲜出炉的大宝贝儿子,一家三口乐颠颠的开到宋记。
宋老爷子亲自上灶,差点没整出一桌满汉全席。琳琅满目近三十道菜,全都是陶暮爱吃的。帮厨的是陶院长、冯远还有饭馆那两个伙计,秦妙茹和她那票兄弟也帮着打下手。
——秦妙茹这票人来燕京时,曾被陶暮特意拉到宋记接风洗尘。秦妙茹当时就看中后海这片风水宝地,觉得这边特有人情味儿,就连每天早上起来听到的那些走街串巷的叫卖声都特别有意思。当下一拍大腿,就开始在后海这片儿到处寻摸,最后在离宋记两条胡同的那条大街上租了个三层楼的铺子开网吧。生意也做的红红火火。
而且秦妙茹他们人多,古道热肠又爱热闹。知道陶暮跟陶院长和宋老爷子的关系,有事儿没事儿就爱往这边跑。尤其是这十月份,家家户户都开始储存白菜土豆大萝卜,还有腌酸菜腌咸菜的。秦妙茹就让她那几个膀大腰圆的兄弟来孤儿院和宋记帮忙。偶尔忙活晚了就在宋老爷子的四合院住一宿。反正老爷子家里房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