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万君躬身恭敬道,“是,九千岁放心,若是出了差错,万君提头来见。”
“你做事,咱家放心。”魏忠贤拍拍庄万君肩膀,又在庄子里转了一圈,转身乘上马车入宫了。
他还要与自己的侄女容妃聊一聊,确保她那边没有问题,当然,也不能忘了与客氏叙叙旧,鱼水一番。
山西,大同府。
“山长,这就是所有的材料了,您看一看。”滕林义将一沓沾满墨迹的宣纸放到桌上。
滕瑞麒略微扫两眼,发现密密麻麻写的极满,字迹却有些潦草,上面还有许多勾画的痕迹。
“昨天都忙了一晚?”
滕林义摸摸脑袋,傻笑道,“也没有,就忙了半宿。”
“今天刚刚安顿下来,再加上昨天没休息好,学习与研究先暂停一天,注意劳逸结合。林义,你带领大家去集市上买些东西,锅碗瓢盆什么的。”
“是,山长,我这就喊上大家一起去。”
匆匆忙,滕林义跑出去召集上二百来号书院学生赶集去了。当然,这么多人肯定不会在一起,每个班由一个班长带队,分散开来去赶集。
即便如此,声势也浩浩汤汤,引人注目。
略微在集市逛上片刻,整个大同府都已经知道新搬来了一家燕山书院。
滕瑞麒翻开滕林义送过来的方案书,挨个看了起来。
“有几分新意,但过于天马行空,再晚些年或许可行,现在为时尚早。留还是不留?唉,留一下吧,让他们修改修改,先拿出一份切合实际的方案。不能过度打击信心。”
“这一份倒还可以,板板正正,虽无新意,但极为适合目前的情况。原来是顾兴志这小子带人搞的,也对,符合他性格,开拓不足守成有余。”
“不错,很好。这是一条新路子,能不能走通得看他们了,无非多花些钱支持,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些阿堵物。”
“要改。”
“可以。”
“必须改,做的这是什么?!”
二百号学生,肯定不会一人一个方案,大多是十人左右的小团队共同进行,总共算下来二十七份方案。饶是如此,也让滕瑞麒花费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
他揉揉眉心,“还好最近不指望他们些什么,不然非得被坑死不可。理论与思维通过培养倒是颇为不错,而且走在了正路上,但想要真正派上用场,差远了,就留在山西被捶打捶打吧,不经烈火炼,哪能得真金。”
草草吃了份午饭,他便拿着一沓方案挨个找过去了,第一站,去的便是滕林义那里。
“山长,您来了。”
滕林义左手拿着半个馒头,右手夹着两根咸菜,吃得津津有味,“您吃了吗,我还有些馒头。”
滕瑞麒皱眉道,“练武之人,怎么能吃得这么差,难道李大嘴克扣你们伙食了?”
“没有,没有!”滕林义连连摆手,“李伙夫对我们很不错,我只是上午去买东西时看到很多小乞丐,便把东西散给他们了。”
逃荒与挨饿的经历在滕林义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也让他对同样经历的人抱有强烈的同情心,这大概便是他为什么一门心思想要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原因。
滕瑞麒想道,随后他找了把凳子坐下,训斥道,“我知道你的心是好的,但是,如此做法只治标不治本。你今天帮了十个人免于饥馁,明天他们怎么办呢?”
“所以,我想提高农作物产量,山长。”
滕林义说完,渴求地看着滕瑞麒,希望得到他的认可,屋内其他几个打算与他一起进行这个方案的,也充满希冀。
“我今天来就是谈此事的,你们详细说一说打算怎么做。还有,林义你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人是铁饭是钢,尤其你是练武之人。再看到乞讨的人,直接报给学院,会有人给他们一口饭吃的。其他地方我们管不到,但在大同,在山西,绝对不会看着任何一人挨饿。”
滕瑞麒一番说的话掷地有声,众多弟子学生眼中充满崇拜。
滕林义兴奋地点点头,代表他的团队讲解起他们的方案思路,“山长,农作物的产量与肥料有关,肥力越是旺盛的土地,产出来的粮食便越多。”
“当然,除了肥力还有耕作方面的因素,精耕细作与粗收粗放的产量天差地别。我们打算花费两年时间找出最佳的耕作方式,先解决简单的,再解决困难的,再把耕作方式普及大明,让大家不必因为错误的方式浪费产量。”
滕瑞麒微微颌首,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