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师,刚刚那段戏,你是怎么想的?”导演特别客气地喊他,他现在看青川就像是看一块蒙尘的宝贝。
“叫我月明就好了。”青川再一次强调,自己还没到可以让人认认真真喊老师的程度。
不过他还是坐着轮椅过来,靠近了屏幕,看上面的回放,琢磨着自己走位和表情的角度等等问题。因为是固定位置拍摄,所以没有走位的问题,角度也可以,就是人设和原著有点区别。
“导演,这一段,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青川自我感觉是可以的,但这是他自己做的私设,谁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呢?万一他是个顽固的原著派呢?
“问题?没没,挺好的,完全符合剧本要求。”
导演睁着眼睛说瞎话。
没错,动作和剧情是差不多,可是本质区别可就大了。原剧本里石宁就是个因为父亲再婚对女主迁怒的虚伪两面派,十足恶劣,坏胚子。
非常典型的炮灰人设。
这种人设能在剧里成为大反派,完全是因为这部剧是甜甜爱情剧,不需要高大上的反派boss刷存在感。
但是青川这么一演,诶,有点意思了。
让人感觉这里有故事,至少石宁这个人的身上,有故事。他身上有很多秘密,留出一点小线头,还剩下一大卷等着人发现。
观众会很好奇,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他那个眼神,和扭曲的古怪的完美主义者倾向,怎么看都觉得背后有一段往事。一边吓到夜半做噩梦,一边又犯贱的想去再看看。
别看动作是一样的,人设瞬间升级换代,从街头炮灰,成了隐藏大佬,后者多吸引人啊?
好的演员,他是能用演技弥补角色本身的单薄和缺陷。
但这肯定不是随便就来,而是做了很多功课,完善了人物形象之后,才能胸有成竹,超常发挥。为什么媒体喜欢就剧本的翻旧程度说一个艺人的敬业程度?就是因为想要磨透一个角色,剧本是肯定要翻到倒背如流的。
“我能看看你的剧本么?”导演问青川,剧组给每个演员都发了分剧本,让他们回家自己琢磨和背诵台词用的。
“有的。”青川才说了,小周已经很仔细的把一个蓝色布袋子递过来,里面除了打印出来的台词剧本,还有青川自己写的人物小传,厚厚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