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姑姑本极不情愿,但无奈众人异口同声,只有道:“超儿,你去姑夫床头……”然后贴着冷超耳朵说了几句,又掏出一串钥匙“——把那个小黑铁箱子搬来。”
冷超手脚快,去了一时就搬出个高约两尺的铁箱来,沈姑姑抚着铁箱——老爷子在世时,她从未被允许开过这把锁,这时摸出老爷子留下的钥匙,心中也不由感慨系之。迟延了会儿,才开了锁。只见里边厚厚地一摞一摞全是帐本,可想而知都是六合门这些年的帐目。
帐本虽多,但六合门瞿老英雄交游天下,富甲一方也是众所周知,也无人吃惊。只见那铁箱内还有一个小小铁匣,匣盖有个黄纸签帖着,上面写了字。众人看去,却是:余自知余日不多矣,十月初三,临终清帐,笔笔注出,免令后人为难——百龄绝笔。
众人认得正是瞿老英雄的字。他细心,这盒子还用黄签封着。这时封条完好,可知绝无人动过。
沈姑姑倒底伴他二十余年,看了这字,想起这老人真是一生仔细,眼中泪不由就滚滚而下,一双眼登时花了。打开铁匣,只见里面有薄薄的两个册子,封面上注明的有字,一个写的是“外欠”、一个写的是“资产”。沈姑姑受不了老爷子字迹,把册子交给冷超,道:“你念一下,和众人对一对,看看……对不对得上,你就先念念……外欠吧。”
瞿宇与郭、刘、杨三位见那冷超不是作假之辈,也还放心。情知瞿百龄生前,沈姑姑碰不到那箱子,死后又被自己几人防得紧,无暇捣鬼,所以也不怕她有瞒报的。
瞿宇一招手,已叫过一个帐房来,叫他跟着冷超念的一笔笔记下来记清楚。那边郭、刘、杨三位却是杨兆基自己拿了笔开记。
众人争了半天,至此才算触到真金白银,瞿宇只觉喉头微干,杨兆基握笔杆的手心里不由都是汗。
只听冷超念到:“外欠:一、东门外杨正槐,一千五百三十两整。”
座中就有人就应了一声,点了点头,冷超知是对上了。原来座中几乎都是债主。接着是:“南昌布商龚某五百一十七两,阜阳马鞍商人胡某三千两……”
债主多半就在堂上,念到时他都应一声。众人心头越听是越是惊诧,只听得欠债数目是越来越大,直至:“半金堂吴四公子,七万两;两湘钱庄李伴湘,十一万两;五行门胡七刀,八万五千两……”更是数目惊人。想这瞿老爷子手笔果然大,光这外欠就足有四、五十万两之巨。他到底有多少资产,究竟能不能还得上这么多外帐?
一本薄薄册子将将念完,众人已满脸冷汗。连瞿宇都觉得手足发冷。记帐的杨兆基更是笔头直颤,沈姑姑双目发直,他们都不知老头子会有这些外欠。这么说起来,家财再多,只怕抵起帐来,也剩不下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