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这陈小暖跟着她娘离开当时前途无限的陈家,帮着她娘撑起门户过上好日子,又想着招个上门女婿给她娘养老,倒也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太后点点头。
皇后问道,“女儿的亲事,小暖的爹不管么?”
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回答不好就会让太后觉得她没规矩不守妇道。好在秦氏也有准备,“小暖和小草的爹说两个孩子都养在我身边,她们的婚事也让我做主,让给她们挑好人家。”
皇后微微点头,陈祖谟没拿着两个闺女的亲事谋利,看来此人也不似京中传言的那样坏,“抬头嫁女,低头娶妇,秦安人没想过让她们姐妹嫁入高门?”
好给人做媒的太后又抬眸看过来,却见秦氏坚决摇头,“小暖就是土生土长的野丫头,除了喂猪、种田能成,其他的都不成。她到今年才会做鞋,给臣妇做的鞋还是一只脚面高一只脚面低,做衣裳绣花更是拿不出手……”
“……她脾气暴,饭也做不好。这样的闺女嫁到大户人家去当媳妇,一定不讨婆婆喜欢,搅得人家家宅不宁,而且臣妇也怕女儿受苦。”秦氏掰着手指头把小暖贬了个一无是处。
太后和皇后默默对视片刻,秦氏连她眼里的“大户人家”也看不上,更何况他们这种“大大大”户人家了。
易王妃犹自努力着,“皇祖母,母后,听秦安人这样说,孙媳妇真是惭愧不已。孙媳妇不会做鞋、做饭、女红也是上不得台面,还不会种田,喂猪……这般说起来,孙媳妇还不及小暖呢。”
太后和皇后都被逗笑了。
秦氏赶忙站起来,异常认真地解释道,“王妃不用会这些,王妃是皇家的儿媳妇,能相夫教子为重。您是国公府的贤良淑德的好姑娘,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我家小暖就连字也是去年才开始学的,琴棋书画那是样样不会。其实这不能怪小暖,因为臣妇就是个无知村妇,正是因为臣妇无能,所以才没教好闺女们。”
得,人家方才是贬闺女,现在连自己也贬上了……易王妃的心跟着凉了半截。
皇后好奇问道,“安人不识字,孩子的爹却是读书人,难道他不曾教导两个女儿?”
秦氏摇头,“陈家的规矩是女儿归祖母和母亲教导,儿子归祖父和父亲教导;臣妇无能,没能给陈家生下儿子。”
连小草的祖母也一起贬了……皇后败下阵来。
秦氏这般做派,真是铁了心地要女儿守着她,也当个农妇了。说实话,秦氏能这样为了女儿打算,皇后心里还真得挺佩服她的。世人重男轻女,有多少人家的父母在给女儿找婆家时真会看中女儿幸不幸福、喜不喜欢,看中的不过是家族利益罢了。
太后也有类似的想法,秦氏真的是个本分没野心的。这样的娘亲教导出来的女儿也差不了哪去,晟儿娶小暖为妃,倒真是让人放心得很。
难得遇到这么实诚的人,太后终于问出了一个在她心中藏了许多年的问题,“秦安人觉得女人入宫为妃如何?”
皇后吓得一哆嗦,母后这是要把小暖招进宫么?
秦氏吓得两哆嗦,太后这意思,是建隆帝看上她闺女了?她脑袋里转悠着云清先生说得那些趣事,斟酌着回答道,“能伺候皇上当然是这世间女人最大的福分,是上辈子修来的造化。臣妇一定得才识品德一等一的好人家的闺女,才能有这样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