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鹿鸣要去拜访的好友,定也不是一般人。他肯带着赵书彦去,是赵书彦的造化,小暖替大哥高兴,“大哥尽管去,茶宿和赵家铺子的生意,小暖会照看。”
赵书彦的来意,也正是为了此事,“客气的话愚兄就不说了,如今的赵家,愚兄也只有托付给妹妹,才能安心。”
小暖笑道,“你我兄妹之间,当然不用客气。若是小暖有事远行,也会这般拜托大哥的,大哥再稍待。”
说完,小暖又颠颠地出去了,一会儿就拿了一摞银票和一个厚厚的账本回来,“前些日子一直忙着,去年绫罗坊的分红,小暖还未来得及交到大哥手上。”
展老夫人当年把绫罗坊交给小暖时,明面上打的是赵书彦的名号,因为那时小暖的羽翼还不够丰满,有事儿得赵书彦帮她扛着。所以小暖与赵书彦订了协议,每年将济县绫罗坊收益的半成当做红利,分给赵书彦。
去年小暖腊月底才回来,赵书彦更是腊月底是才到家,所以才将此事拖到了现在。
“去年济县绫罗坊共赚了一万三千贯,半成就是六百五十贯,大哥拿着,正好当做南下的路资,可顺道投个赚钱的买卖。”小暖把银票推到赵书彦面前。
赵书彦摇头,“济县绫罗坊虽赚了,但你去年新开了十家铺子,砸进去的钱定也不少,这一万三不能算作纯赚的。”
第八**章 待来生
当小暖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济县之外开分号时,赵书彦曾言明不必别处店铺算他的分红,因他能帮小暖的,也只济县这家店。
但扬州分号和赵书彦在京城开的酒楼算是他们俩合伙开的,不过这两家店现在都处于扩张阶段,看着生意红火,但实则还没赚回多少银两。而且这两家店,已有张三有和赵家的管家对账算过了。
小暖一本正经地道,“大哥此言差矣,一码归一码,绫罗霓裳各处店铺都是分开算账、自负盈亏的。该大哥的大哥便拿着,否则小妹心有不安。”
其实小暖京中皇后给的铺子、各处的田庄、棉坊、卖棉籽、宫里给的打赏、三爷送她的银两物品等,足够她填做开分店的本钱,去年她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多了十万余贯。
不过这些银两今年要砸进南山坳或店铺买卖中,所以小暖的银库里才没多少银两。身为一个优秀的商人,小暖深知只有把钱用起来让它生钱,才有价值,库里钱多了,她觉得浪费。但这些讲起来像在炫耀,小暖不想在赵家生意吃紧时,跟赵书彦讨论这些。
赵书彦颇为怀念地笑了,他有多久没听小暖这样文绉绉的讲话了?这小丫头只有在心虚或谈大生意时,才会这么说话。
赵书彦怀念又心酸,她为了让自己收下银子,都要这么小心翼翼地维护他的脸面了。自己去年努力了一年,与她之间的距离不只没缩小,反而被拉大了。
不过他不气馁,因为气馁没有任何用处,他将功夫浪费在这上面,还不用这功夫多转转寻求发展契机,好让小暖能少为他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