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到了,小暖被两个嬷嬷请到里屋的梳妆镜前,准备梳妆。替她散开长发梳头的,是她与三爷的媒人太傅府宁老夫人。投桃报李,三爷在宁老夫人的长孙成亲时帮忙接亲,宁老夫人不待三爷邀请,便主动提出在三爷成亲这日为小暖梳头。
宁老夫人夸了几句小暖的头发和起色后,便含蓄地问起李家与小暖家的关系。
娘亲正陪着李老夫人等人在花厅吃茶,小暖礼貌应对,“我们与李老夫人隔着一道墙住了多年,因投脾气,所以现在当亲戚走动了。”
那老刁婆最不缺的就是亲戚,她是没鱼不撒网的懒脾气,怎么可能因为投脾气就这么在意秦氏母女。不过小暖不说,宁老夫人也不再问。她仔细帮小暖梳顺长发后,透过铜镜与小暖对视,小暖露出真诚感激的笑容,“多谢老夫人。”
人老了后,心肠也会变得柔软,期待晚辈们都能过得顺心。晟王身为妖妃之子,陈小暖生在农耕之家,都都过得不容易,这两个本不该有姻缘的人走到一起更不容易,他们想把以后的日子过好更更不容易。
身为明面上撮合这对新人的媒人,宁老夫人很是真诚地道,“陈小暖,老身祝愿你与晟王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小暖认真点头,“多谢您,我们会的。”
有信心总比没有的好,宁老夫人拍了拍她单薄的肩膀,继续到前厅吃茶。在旁边伺候的李嬷嬷接手,为小暖梳大妆的发髻,李嬷嬷在慈宁宫时便是为太后梳头的,手艺自然没得挑,只是她到了小暖身边后,这门手艺便没了用处。
因为这一家三口,发髻是怎么简单方便怎么来。
当大展身手的李嬷嬷郑重地将小暖的额发梳起时,小暖抬眸,透过铜镜看着自己额头淡淡的伤疤,她来这里多久,这道伤疤就陪了她多久。普和三年六月至今,已有四载。小暖目光里透着喜悦,这四年天翻地覆,她要嫁给大周最好的男人了。
身着亲王蟒袍的三爷,迈步进了慈宁宫。
他的容貌本就绝尘世间,今逢大喜,容光焕发的玉颜比垂在玉带上的和田玉环还耀眼。太后见孙儿这样,就知他是真心满意这门亲事的。太后本该为孙儿高兴的,但她此时心里更多的却是怒火、无奈和不平。
为了能让正宫嫡子继承大宝,他们不得不委屈严晟,不能给他寻一户实力雄厚的妻族,可这委屈也太大了。特别是今早用膳时,听太监讲为陈小暖送嫁妆的是些上不得台面的秦家人后,太后的怒火便高涨不退。
在等候孙儿进宫拜谢养育之恩前,太后将这件事与建隆帝讲了一遍,“陈小暖本是陈家女,却让已出陈家门的秦氏族人送嫁,实是不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