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页

七零年代的他们 花恒 905 字 4个月前

自从当上支书,吴常德这二十几年来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 一直在致力与改善村里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今终于看到石门村家家户户的粮仓不再亏空,村民们终于不用再挨饿,他感觉总算能舒一口气, 百年之后也有脸去面对村里的列祖列宗了。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村里来的这批有知识有眼界的知青娃。

而这批知青娃的目标还远远不止如此。

陆战生和贺知之前向县里递交过创办工厂和化肥厂的建议以及初步规划材料, 领导们经过商讨和决议,觉得可行,便迅速成立了项目考察小组。

陆战生和贺知作为项目的提出倡导者,被任命为两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带小组人员去当地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学习。

陆战生去的是省城那边的工厂,他在那里寻觅了许久,最终找到了比较适合边绥县的手工艺品种类,编柳筐。

柳筐的原材料是工厂提供的柳条,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可以编制成各种大小,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篮子筐子,制成由政府部门出面协调,运往各大城市的供销社。

由于技术性不是特别强,简单易学,方便村民们快速上手,而且材料和成品也都很好运输,过程中也不易损坏,所以陆战生千挑万选之后,用县里给的拨款采购回了一批原材料。

工厂一开始选在了县城知青办大院儿的隔壁,可因为这种形式刚开始,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更因为领原材料回村,需要先交一部分押金,所以其他村子里的村民们都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尝试。

后来县里决定还是以石门村为试点,让陆战生直接把所有材料拉到石门村。

陆战生乐得如此,直接在石门村打谷场旁边又开辟了一块空地,搭建了一个大型凉棚,直接把工厂整个给搬了过来。

而关于厂长的人选,县里原本是任命给陆战生的,但陆战生不想进入国家公职体系,他不喜欢被束缚和被驱使,而且他认为长久发展的话还是要当地人管理,因为只有当地人才最了解当地人,所以,他最终推荐了吴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