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辰安排之后,紧接着便开始写了一封书信,让人急送洛阳。
做好了这一切,他并不感觉到轻松,因为他知道,台面下的纷争已经结束,所有的矛盾,都将摆在台面之上了。
“安排一下,明日我要洛阳去。平时朱楼里台面上的人,也都要撤走,各处的暗桩,也要多加小心。”此地已经不宜久留,上官辰对此一清二楚,若是当真到了那个万一的地步,韦家肯定要开始动手了,既然已经明面化,上官辰有理由相信,韦家绝不是心慈手软。
安排好了这一切。
在次日一大清早,这看上去安静的长安城里,上官辰已经开始动了身,一行人勒马疾驰,很快便出了城。
一连两日,没有了太子和四皇子的消息,原本这是稀松平常的事,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上皇那儿,都在屏息等待着消息,可是这时候,一个破天荒的流言却是传了出来,太子和四皇子已是死了。
听到这消息的人,首先是觉得不可置信。
可是许多人却还是留了心,因为此前,也曾听说过要毒害陛下的消息,大家还觉得嗤之以鼻,可是现实却是活生生的发生了。
所谓关心则乱,在许多人眼里,太子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生死,本就关系着许多人生死荣辱,所以无论这个消息无论有多么的可笑,许多人却都开始想尽办法证实。、
龙门宫那儿,大家都在盯着,其实龙门宫也已经开始慌了,太子妃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惶恐,已是第五次命人入宫去送一些衣物,可是毫无例外,尽都挡驾。
原本一件大家不在意的事,现在一下子突然出现了许多的疑点。
不少人开始变得不安起来。这种不安的情绪,加上坊间的推波助澜,顿时沸腾开来。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借此把这舆论的声势闹大,假若太子和四皇子死了,这宫中,是谁动的手?
矛头直指韦家,一方面。能动手的也只有韦家,有这个胆子的。自然也只剩下韦家,太子和四皇子,都非韦家所出,此前就曾有过许多消息,说是韦氏有意立自己的女儿为太子,效仿那武则天,而那位不甘寂寞的公主殿下,似乎仗着父皇和母后的宠爱,也恃宠而骄。在长安本就惹出了许多争议,韦氏杀太子和四皇子,莫非是要为此而铺垫吗?甚或者是,压根就是韦家人取而代之?
至于武则天,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她的可能,一方面,她自入了宫。就没有了音讯,宫内已有传闻,上皇已被监视起来,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既然被人监视,她有什么能力。去杀太子和四皇子呢?
更不必说,这四皇子和太子,乃是她的嫡孙,上皇已将皇位禅让给了天子,自己的儿子做了天子,难道还会担心自己的孙儿做天子吗?只怕求之不得才对。
最最重要的是,就在不久之前。太子殿下曾经证实,上皇已经病重,而且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否则紫微宫里,为何会据闻被人团团围住,为何天子和韦后会急匆匆的赶长安来,一个老迈且又多病的老人,你再说她如何野心勃勃,只怕说她害死了太子与四皇子,也不免有些牵强。
唯一的可能,只有韦氏了。
莫非是上皇病危,所以韦氏趁此机会斩草除根?
现在民怨已经开始沸腾,不只是坊间好事者在闹,便是各家的奴婢,乃至于一些门客,也开始在背后使力。
许多人显然都在等,他们未必相信太子遭遇了不测,所以故意将事情酝酿起来,把声势闹大。
甚至于,各种对于韦氏的辱骂之词,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人开始上书,提及这件事。
按理来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假若太子殿下还活着,这个时候,众矢之的的韦后一定会让太子出面,无论如何,都会让太子出来平息这场风波。
所以不少人表面上在背后开始造势,实则却不是针对韦家,而是进行试探。
只是这个试探却是石沉大海,足足七八个时辰过去,居然一点音讯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