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跟着陈家发大财

又过了一些日子,似乎迁居西宁的热度,已经降到了冰点。

可就在这时,一头快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朔方郡王府,一人气喘吁吁的送来了快报。

长史武珝接到了快报,随即恍然大悟!

她忙让人将陈正泰寻了来,见到他,便立即道:“恩师……有西宁来的急报。”

“来了。”陈正泰显得眉飞色舞,接过了奏报,打开,随即一笑道:“果然还是让他们找到了,真是不容易啊,这几个探勘之人,都要重赏。”

这急报之中,只写了一件事,即一群勘探的人员,在河西,当初隋朝统治之下的西海等地,发现了金矿。

西海这一片地方,距离西宁并不算远,处于吐蕃和河西交界的范畴,自古以来,便出产大量的金矿。

当然,这是大唐,大唐的时候,西海一带的金矿还未正式开始发掘。

也就是说……这是一片处女地。

大唐也并非没有金矿出产地。

只是到了大唐,因为历朝历代人们对于金矿都有需求,因而金矿的采掘,一直没有停止。

这也导致自古勘探和留下来的矿脉大多都已枯竭。就算还能产金的地方,其实产量也十分的低下。

大唐十道之内,大多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若有大型金矿,早就被人过度开采的差不多了。

可西海的金矿,却是第一次发现啊。

这就意味着……这里将是一片新的财富之地。

陈正泰眉一扬,随即道:“将这个消息,立即送给陈爱芝,明日,我要在头版看到它。只是……这里头的说辞要改一改,什么河床发现大量的金沙,这是探勘用语。这新闻不一样,新闻得用修饰用语,不妨就改成河床上下,遍地黄金。再加几句震惊、不可思议之类的词句。”

“这不是骗人吗?”武珝忍不住道。

虽然她也极喜欢骗人,可显然……这些用词,有些浮夸了。

陈正泰却是得意洋洋地道:“此言差矣,搞文化的人,怎么叫骗呢?这叫修饰!前些日子,我见一首诗,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你看……就看一个瀑布而已,那瀑布,三百尺都没有,他便敢称三千,敢称落于九天之下。你就当这是做诗好了,我们读过书的人是不一样的。”

看着陈正泰说这番话时的表情,武珝不禁咯咯笑了,她喜欢恩师骗人的样子。

“那我先拟一个稿子,再送陈爱芝那去。”

陈正泰很慎重的又叮嘱道:“记着我说的要点,要有震惊,要有不可思议,还要加上几句金沙遍布,再有几个……西宁震动之类的字眼。”

“记下了。”

…………

次日一早,卖报的货郎四处开始传递着一个可怕的消息,河西发现大量的金矿,金矿的矿床连绵数十里,大量金沙,勘探人员震惊,不可思议……

这消息……顿时让人又生出了对西宁的记忆。

此时的关中,哪怕是关东的区域。

因为商业的发展,以及大量作坊的出现,这破坏了原有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

原本的社会结构是稳固的,上至天子,下至世族,再下则是寻常富户和地主,此后是平民,最次为部曲和奴婢。因为所有人都以耕种为生,因而社会结构,是极其稳定的。

可此后……这种超级稳定的结构,却被二皮沟打破了。

同样一个村子的人,原本都是务农为生的寻常农户,他们的人生却随着不同的选择,开始走上了岔道。

原本务农的人,还在乡中务农,他们世世代代如此,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异样。

可当村中一批青壮决定背井离乡,前往长安,有的人进入作坊,成了匠人,最后成为了熟工和骨干,于是这些人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娶上了二皮沟的媳妇,年节回乡的时候,会带上二皮沟那儿贩卖的各种糖果,穿着新衣,回村之后,将糖果分发出去,这一下子,其他农户看他们的目光,便渐渐有些不同了。

当然……还有极少的人,他们原本也是农户,本也只是入二皮沟务工,慢慢的积攒了一笔钱,孤注一掷,拉了一批同乡办了小作坊,因为这个时候……需求旺盛,小作坊生意兴隆,很快扩大,渐渐的……似这样极少的人,却是带着自己的妻妾,穿着锦衣绸缎,坐着四轮马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们挥金如土,张口就是几十贯上百贯的大买卖,这几乎是原本留在乡中的农户们闻所未闻的事。

以往的时候,大家都是世世代代务农,大家生活都一样艰难,除了那世世代代的世族和地主,虽然有着巨大的身份和财富差距,可农户们并没有太多的知觉,因为他们生下来,他们就是穷,人家就是富贵,这自然而然,令人滋生出不敢攀比的心思。

可是……你这住我家隔壁的二赖子是个啥东西?你祖上跟我祖上都是穷的三餐不继。大家年幼时多是一起光着g在泥巴地里挖泥鳅,当初你快饿死了,还是靠我家的接济的,可怎么你才出去几年,回来便鲜衣怒马,左拥右抱,腰缠千贯!啊呸……

一下子的……原先因为新粮种的推广,勉强能吃上的白米饭,就一下子的变得不香了。

农户们,从未有过如此对于金钱和发财的渴望。

这里头的逻辑在于,若是贵族永世为贵族,世族永远为世族,所以对于从生下来开始,就贫寒交迫的人而言,这都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