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仁心

…………

第一批流民,已到了京师。

他们是被一群学员和文吏领着来的,沿途上,都有地方官府取了钱粮供他们吃喝。

快要京畿时,这必经之路上,却专门设卡。

江臣亲自带着一排排的文吏,在此摆了笔墨,搭了棚子,每一个灾民,俱都重新进行登记。

姓名、年龄、四肢是否完好,是否有疾病,来的是几口人,原籍在何处,是否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是否有一技之长。

记下了,而后制了木牌,分发给他们,此后,便准其进入京师。

这一批人,足有七八千人。

赵牡就在其中。

他不过是个少年,十三岁大,父母早已失散了,只懵懵懂懂的跟着队伍走,一路上,有人给他分发了红薯干和蒸饼,跟随着人流到了一处人迹罕见的地方,远处,这里正在建设新楼,那新修的道路,恰好延伸到了新楼的尽头。

无数的匠人在楼中忙碌。

而靠着新楼,则是连片的棚屋。

带着他的人,是个书院的书生,他管辖着九十多户人家,到了地方,这书生便忙去了棚屋里寻了人,片刻之后,便开始拿着一个簿子,开始指定大家各自的棚屋了。

据说未来,他们可能会住进那新楼里去。

不过现在,只能在那棚子搭建的屋子里待着。

书生带着九十多户人参观了棚屋附近的主要设施,有专门的医馆,有暂时新建的牙行,不过这牙行并非是用来买卖人口的,而是专职推介工作,还有一个小食堂,棚屋毕竟不能随便生火,未来会有大量的人口聚集在此,一旦酿成了火灾,后患无穷。

因而,这小食堂,就暂时负责了九十多户人就的饮食。

书生开始宣读,自此之后,他们便是第七组的人了,第七组九十余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他可以出面去解决。

这使赵牡心里安心不小。

他虽不太记得书生的名字,可这一路来,都是这书生照看着他们,有什么事,也都是他去交涉,他就如一个尽职的大兄长,且据说还读过很多书,博学多闻,他不但熟悉京里的情况,而且对上,还有书院给他撑腰。

这就导致,他成了九十多户人家与官府联系的通道,哪怕是有什么差役来,也都是先寻他来出面。

若是寻常百姓,零零散散,毫无组织,到了这陌生的环境,要嘛心里发虚,不知所措,要嘛这些灾民,会内部自行的出现一个类似于道门、帮派之类的组织,最终,这个暂时的棚户营地,混乱不堪。

可有了这个书生,一切都不同了。

这书生让他们安顿,而后便又去忙碌了,食堂里开始升腾起了炊烟。

而这沿途的几个病人,也被送去了医馆。

不只如此,还有车马送来了许多的被褥。

等那书生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清单:“赵牡,赵牡。”

“在。”

“最新的消息。”书生笑吟吟的看着赵牡:“陈记车行需要七个车夫,其中一个名额,给了我们小组,你年纪最小,先去学着,明日会有人来领你,以后你去上工,也不必怕……出了事,来寻你也是一样,未来三年,我都得照应着你。明日卯时,你在自己的屋前等着,会有人来领你。”

赵牡不知道赶车是啥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