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喜从天降

除此之外,重头戏来了……

弘治皇帝眼前一亮。

这一份诏书,是下诏通行大明宝钞,官府征收税赋,发放军饷,官禄,尽以大明宝钞为准。

呼……

弘治皇帝拍案而起:“大事定矣。“

后头的诏令,已经不需要再看,弘治皇帝已知道怎么回事了。

真腊国何止是服软,而是彻底的屈服了。

西山钱庄和四洋商行的人进入真腊王庭,意味着他们有了话语权。

大明宝钞也已被真腊国彻底的接受。

对了,还有新学开始光明正大的传播。

以及四洋商行对真腊国的垄断贸易。

单凭这四点。

所谓的真腊国,带甲十数万,还有所谓的山川之固,此时在大明眼里,不过是纸糊一般。

刘健等人一个个传阅着这些诏令,越看越是惊讶。

他们心里甚至在想,若是此时,大明的官学里,尽是其他人的学问,大明的户部被人所掌控,大明所用的宝钞,乃是别人印制,大明的通商口岸,只与特定的某些商行交易。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此之后,大明永远受制于人了吧。

钱粮实在太重要了,以至于这内阁和六部,成日做的事,就是不断的计算钱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也就是说,这刘文善居然凭着一己之力,彻底的将真腊打翻在地,永不超生。

“陛下……”刘健不由感慨:“老臣惭愧的很,说起来,老臣蒙陛下不弃,忝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毫无建树,更无尺寸之功,而这刘文善,刘瑾人等,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兵一卒,却使真腊降服,老臣真是惭愧,此大功也,也是陛下和社稷之大喜,臣等恭贺陛下,江山代有人才出,咱们大明后继有人啊。”

这才是值得欣慰的事。

这些年来,涌现出了多少人才。

宦官之中,有刘瑾。

大臣之中,有王守仁,有唐寅,有徐经,有欧阳志,有刘文善。

甚至……杨一清听说现在在保定主持新政,竟也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内阁特别命了一群官员去了保定观摩,都说杨一清是萧规曹随,可是面面俱到,新政杂乱,在杨一清手里,却是井井有条。

甚至两位国舅爷,不也最近颇有几分智商见长嘛?

至于张信,戚景通,沈傲,胡开山人等,虽非是独当一面,却都是专才,将来的前途,或许也是不可限量。

朝廷人才济济,将来政通人和,威震四海,也只是迟早的事。

刘文善现在高兴极了,尤其是刘文善有此佳绩,他狠狠的夸赞了一通。

毕竟,自己的儿子,也是跟着刘文善学文的。

他虽是成日为自己的儿子提心吊胆,可看到西山书院的这些人,个个神通广大,心里才能踏实。

弘治皇帝颔首:“正是如此,这是真腊国……可是……西洋诸国,只怕都在刘文善的经略之下,朕在想,想来不久,还有捷报传来,这是一场大捷啊……继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