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怪当初主张副将挂帅的,有请顾筠出山迎击鞑靼的,有建议皇帝下诏勤王的,甚至还有……建议皇帝逃跑的。
当晚膳时,叶瑾从顾筠的口中听到最后那句时,当场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刚听到有危险,一朝大官居然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跑,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了。
“你是如何想的?”叶瑾问。
“还未到离开的境地,圣上也未同意,”顾筠放下茶盏起身,“今日你先歇着,我去前面处理些事。”
院外,甫一见面,听风便迎上来,将袖中信筒递给他。
顾筠接过,从那半指长的信筒中取出字条,对着明亮月光快速扫过,眉头微动。
“倒是会挑时候,”他淡淡道,“原样放回去,备马,我要去宫里一趟。”
永兴四年的这个春天,便是史书来记载,也要废去不少笔墨。
鞑靼进犯,突破雁门关,而朝廷临危之际,祸不单行,竟有人趁乱发动了宫变。
对于外面正在发生的危险,待在侯府里的叶瑾反应是迟钝的,尤其顾筠那晚一去便再没出现过,她一下子连个知道最新消息的地方都没有了。
鞑靼打到了哪里?朝廷打算怎么做?如果皇帝真的要带着大臣们跑路,她是不是要准备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