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俞宇的记忆里,苏燎总是笑着的,温和的, 明快的, 或者是贱贱的。他从来没在苏燎脸上见过这种冷漠的神情。那甚至都不是愤怒,只是单纯的没有表情罢了。他看着苏燎那只节骨分明的手一寸寸将卷子揉成了一团废纸, 纸张“嘶嘶”折叠的声格外刺耳, 仿佛对耳朵的一种凌迟。
哪怕苏燎跳起来破口大骂或者直接把他按到更衣柜上来一拳, 俞宇都没现在这么难受。
该看的, 不该看的, 反正他都看到了。
其实他也很后悔。
为什么偏偏要去手贱那一下?他现在非常想失忆。
那篇作文的开头, 洋洋洒洒就是一句——“人人歌颂母爱伟大, 却从来都没有人问过那个孩子, 是否愿意以这样的代价来到这个世界上。”
文中第一人称“我”有一个朋友, 朋友母亲在怀孕时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 医生告知——如果继续妊娠,生育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可母亲还是执意要把孩子生下来。最后, 孩子的生日, 不幸成了母亲的忌日。
朋友母亲与阅读材料中的主人公一样,因为潜在的风险, 在生产前给孩子录好了十八年生日的祝福。可等孩子长大了,却觉得这录屏, 像是十八年的诅咒。
“母亲”不是小时候放学后,会在校门外撑伞等他的人;“母亲”也不是晚自习后回家,那个会给他留宵夜的人。“母亲”不过是一个活在所有人嘴里“伟大”的存在。所以,他必须学习优异, 尊老爱幼,团结友好,做那个最听话、最优秀的乖孩子。要不然,就会有家里的长辈提醒他——他是在浪费他母亲的牺牲。
所有人都在讴歌母亲的伟大,却从来没人了解过孩子的痛苦。最后苏燎总结全文,社会媒体不应该用这样的事件来讴歌母爱,他希望全天下的母亲都能将自己放在孩子之前。
阅卷老师写了一排红字,批评苏燎曲解阅读材料,故意标新立异,对母亲的牺牲毫无感恩之心云云,一个“42”分足见其不满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