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
村民张大嘴巴,“这么多钱!全款买的?”
“对。”
村民羡慕中带着几分嫉妒。原先自家与李长贵家一样穷,然而这才不过大半年光景,李家连车子都买上了。买的还是高档车。
不仅买了车,听说明年还要起新饭馆,盖新房子。短短时间内,李家的日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先他家和李家家庭情况差不多,可如今李家已经远远将他家甩在了身后。
“长贵家真是走了大运呐。”
“还不是多亏了他那外甥女儿,要不是他外甥女儿,他家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另一个村民酸唧唧地啧了一声,“我要是有这么能干的外甥女儿……”村民一脸憧憬起来。
李长贵慢悠悠地开着车,在村里转了一圈。收获了一圈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后,他咧着嘴将车开回去。
回家后他也人不离车,时不时拿抹布擦一擦锃亮的黑色车子,一脸稀罕样,生怕车子跑了似的。
“瞧你那样!”吴桂芳啐道。李长贵嘿嘿一笑,又去摸车子。
灶屋里,袁如珠揭开发酵箱。箱子一揭开,一股酒香扑面而来。
箱子里的醪糟已经发酵好。
醪糟,蒸熟的糯米拌以曲酒发酵成的米酒,也叫甜酒酿,米香浓浓,酸甜甘醇,可口醉人。
袁如珠浅浅抿一口醪糟。随之朝外喊道:“幺姨,幺姨爹,醪糟酿好了,快来尝尝!”
在外摸车子的李长贵一听到袁如珠喊他们去吃醪糟,立刻弃车而去,急吼吼跑进灶屋。珠珠酿的醪糟,肯定香啊!
翌日一大早,李长贵就带着一家人,慢悠悠地开着车去了镇上。
下午两点多,一家人正要赶回家,天上突然一黑。
顷刻之间,雨水哗啦啦地掉落下来。
“糟了,院子里还晒着东西!”吴桂芳急道。院子里晒着衣服,干洋芋块块,还有干花椒啥的,这雨一落下来,可不得全打湿了!
李长贵当机立断,给老刘打电话。
没过多久,老刘回电话,“东西有人帮你们收了,没咋淋雨。”
“谁帮忙收的?”
“村北李家那娃,小琎,下雨那会儿他刚好路过你家,就翻墙帮你们把东西收了。”
李琎?袁如珠记得他。吹笛很好听的放牛娃。
吴桂芳叹气:“那孩子命苦啊。”
李琎家里只剩下一个患病的母亲,孤儿寡母,靠着低保过活,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李琎才十二三岁的男娃娃,又要照顾母亲,又要干活,还要上学,比村里所有孩子都要苦。
然而日子这样苦,他本人倒是很争气,今年小升初,考上了镇上最好的中学。
“小琎将来肯定也是个出息的娃。”李长贵感慨道。
袁如珠脑海里闪过少年拿着虎子劈柴的画面。之前杂货店老板家里娶媳妇儿办喜宴,李琎在他家劈柴。她原以为他是帮忙劈柴,却不曾想,他是去当童工挣钱的。
雨越下越大,李长贵不敢冒着大雨开车。等到雨小了,才慢吞吞地开车回村。
院子里的屋檐,整整齐齐地放着晾晒的衣服和晒的粮食。吴桂芳扒拉着干洋芋块块和玉米粒,说:“还好琎娃子帮忙收了,都没打湿。”
麻利地将东西搬进屋子里,吴桂芳拿起围裙准备做晚饭。
烧了一会儿饭,袁如珠说:“幺姨,叫李琎还有他妈妈来在咱这儿吃晚饭吧。”
“哎,好!”吴桂芳立刻打伞去往村北。
破旧的小房子周围弥漫着一股子中药味。吴桂芳屏气,收伞敲门,“小琎?在家不?”
不多久,李琎打开斑驳陈旧的大门,“婶儿?”
“小琎,今天多谢你了。”
李琎摸摸洗得发白得衣角,“没啥。”
“吃饭了没?”
“还没。”
“那走吧,去我们家吃晚饭。”
李琎连忙拒绝,吴桂芳说:“客气啥,走吧,去咱家吃饭,叫上你妈。”
李妈妈才喝完药,睡过去了。吴桂芳不好打扰她,便只叫李琎去吃饭,说等会儿给李妈妈带些吃的回来。
“哎呀,客气啥呀,走吧,走吧。”吴桂芳拉着李琎就走。无奈之下,李琎只得跟着她去吃饭了。
感受到手掌下略微硌人的手腕,吴桂芳暗地里唉了一声。这孩子太瘦了。
切条的猪板油放进锅里熬,油花滋啦响起。袁如珠听着肥肉化油的滋啦声,心情格外愉悦。
“清蒸爆炒,黄焖鲜香,辣子把你眼睛点亮……人间烟火美如肴,惹来神仙几回尝……”她哼起歌,用熬香的猪油炒黑芝麻碎、核桃碎和花生碎。
香味互相渗透之际,她把红枣、枸杞、桔饼碎末炒进去。又倒入醪糟翻炒。
炒到锅内油脂变得澄清时,热腾腾的油醪糟出炉。油醪糟刚做好,吴桂芳就带着李琎进了屋。
“快坐快坐,马上就吃饭了。”吴桂芳把李琎按到座位上。然后去端菜端饭。李琎也要跟着去端菜端饭,李长贵连忙摁住他,“你就坐着。”
木耳炒肉,泡椒凤爪,黄金鱼鳞猪皮,腊猪蹄炖干洋芋块块,一盘盘菜端上桌,各种香味在空气里弥漫。李琎直勾勾地看着桌上冒香的菜,咽了下嗓子。
“快吃,别客气。”吴桂芳给他夹猪蹄肉。
“谢谢婶儿。”大概是有些不好意思,李琎晒得略黑的面庞上浮现出两团红晕。
眼角余光触及手边的油醪糟,他有些好奇地打量油醪糟。黑糊糊的一团,不知是什么做的,但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