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电影上映的那一刻。
同一天,上两部大片,成本两亿的《龙门花甲》,还有成本六亿的《十三钗》。
是的,成本六亿。
全球票房最起码得十八亿才能回本。
而目前的国产电影票房排名前几的也都才五六亿而已。
张略野心勃勃的想要打开国际市场,花重金请来“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成就了华夏电影历史上少有国际化大手笔。
有传言,贝尔的片酬高达3000万美元,也就是两个亿。
一个人的片酬抵得上一部《龙门花甲》。
李飞鸿和蝙蝠侠比差太远了。
折算下来每天是华夏币两百万元。
一天两百万啊,就算是积分兑换涨到一万,钱宸也不用发愁保级的事情。
钱宸没有找安茜一起看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他跟着钱爸坐公交去看iax电影,就像小的时候那样,比起跟着俞教授的各种学习,原主其实更喜欢跟钱爸混,但他不敢表现出来,因为俞教授会嫉妒。
iax
3d的效果很赞,徐恪剪得也不错。
只是正如钱宸和安茜分析的那样,这部电影短板也很明显。
钱爸很开心。
大概是因为儿子一点也不娘炮。
很早的时候,他希望能有个小闺女,谁能拒绝小棉袄呢。
可惜没能如愿。
然后爷俩中途吃个饭后,又去看了《十三钗》。
钱爸觉得电影拍的挺好。
就是有点压抑。
而从钱宸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和《花甲》一样,恐怕也会被人吐槽成筛子。
至于这两部电影最终的票房比较……
得看首日票房成绩,在结合上座率、口碑、后续排片等各种因素去衡量。
钱宸没能等到电影首日票房出来的那一刻。
不是说他死的早,而是要赶去继续拍摄《大逃荒》,他的戏份还有一些。
不过,网上的很多关于电影的评论,他在车上就能看得到了。
最早的那批评论大多都很热门,只是没什么参考性。
大部分都是专业的影评人。
靠这个吃饭。
很多人觉得影评人里头也有刚直不阿的,其实都是错觉。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只要想一想他们靠什么吃饭就明白了。
一开始的时候激扬文字,都是为了立权威人设,而等到这个人设立下来了,公众对他的评论会一定程度盲从的时候,就要开始收钱了。
甚至有专门的公司负责搞这个,养一堆大v号。
收钱办事。
钱宸随便翻了几篇,能够从里头看到浓重的大v风。
然后又去看看《十三钗》的,其实也差不多。
两家都表示要体面。
咱们共同进步,不讲究拉踩的那一套。
然而,不管是徐恪还是张略,他们都没本事控制舆论。
看了两部电影的观众,肯定要做出一个比较。
钱宸不去看大v的赞歌,而是看一些没什么人气的普通评论。
梦醒才知我是我:先看的花甲,后看的十三钗,真心的看法是,花甲虽说不能超越老版,但还是值回票价了,雨化田的那身披肩真是好看。十三钗呢,唉,反正我没有哭,觉得巨压抑,反正严重不喜欢。后悔去看了。
酂侯:十三钗这片子没上之前,各种和大片相提并论,但它真的没办法跟《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相比,冲击奥斯卡外语片一句笑谈而已,金陵这样血泪的题材,整出这么一部不阴不阳的妖片。
深渊少女厄加特:影片画面还可以,张略的强项,这个咱们得承认,但缺点也很明显,太多商业元素与扭曲的价值观。
张略和徐恪一样有短板,拍出来的片子越来越不接地气。
在有一群铁杆受众的同时也被人疯狂吐槽。
当然,龙门花甲同样难逃吐槽的命运。
抓只机灵鬼煲汤:这么烂的片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说好,督主手下会认不出真假?说话举止都知道。
疯进士:有点生硬,主角光环开大了,但是亮点就是反派哇。
沧浪战歌:电影无疑是失败的,但这并不影响演员的出彩,毕竟这种电影的“烂”,和演员没有什么关系,锅都在编剧导演身上。看完电影,似乎大家只对一个人印象深刻,那就是钱宸饰演的雨化田。
夸的帖子五花八门,没什么看头。
钱宸主要看的就是这些吐槽的,希望能够发现拍电影的秘诀,从而为今后他自己做电影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