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德先同曹寅父子告了罪,随后上前去,轻轻从祖父手中抽了烟袋,取了个枕头,扶着祖父躺下。
等安置好玛尔汉,丰德才送曹寅父子出来,很是歉意地对他们说:“祖父看着精神还好,整曰里大多半在睡觉。”
曹寅也是将六十的人,想起康熙朝早年的大臣,没有几个有好下场,能像玛尔汉这样完名引退的,更是少之又少,不免生出唏嘘之感。
曹颙则是觉得丰德颇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与先前那个领着弟弟、表弟们四处胡混的浪荡公子儿截然不同。到底是大了的缘故,稳重多了,褪去了少年张狂。
丰德见曹颙看他,想起曹颂来,问道:“孚若,姑姑与小二几月上京?若是凉快些还好,若是赶上夏天,路上可遭罪。”
曹颙想起之前母亲李氏说过的,回道:“若是早些,五六月份,迟些则七八月份,入秋前后怎么也到京了!”
丰德笑道:“那感情好,年前小二太匆忙了,就见了一面,这往后就好了。姑姑带着表弟表妹们进京,两下往来也便宜。倒是孚若你,跑那山沟里做什么,趁早回京吧!”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低声道:“若是真如外人所说的,有什么发财的门路,切记别忘了拉扯兄弟一把。”说着,还挤了挤眼睛。
这下子,却把长子长孙的稳重劲儿都散了,又恢复到顽童的模样。
曹颙见他一提银子,眼睛里都冒光,甚是好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省得了,省得了,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先来寻你就是。”
说话间,出了大门口,曹元已经带人将曹寅的马车停在这边。曹颙将父亲扶了上马,自己骑着随行,别了丰德,返回曹府。
想到已经老糊涂的玛尔汉,曹颙忆起早年曹颂在京时,与几个表兄弟在学堂打架时,玛尔汉教训孙子外孙的情形。这不过三四年的功夫,对于暮年老者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想到这些,曹颙转过头看了看父亲的马车,总有一曰,父亲母亲也会这般,如孩童似的,需要晚辈哄着。
此刻的曹寅,坐在马车里,心中却惊涛骇浪,总觉得方才玛尔汉的话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是自己不晓得。
玛尔汉早年确实任过户部郎中,是在康熙二十八年到康熙三十三年的事。康熙三十三年,他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再迁兵部侍郎。
而且,曹寅还记得,长女曹颜出生后,京中确实有赏赐下来。
当时只当是看在孙氏老太君的情分,又是曹寅的第一个孩子,万岁爷才会看重些。现下想想,他却似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头。
想到最后,答案却甚是荒唐,曹寅摇了摇头,无法相信这些个猜测,怕是自己想多了。
回了曹府,曹寅往前院书房去了,曹颙回内宅换衣服。因下晌要同纳兰富森吃酒,无需穿着这般郑重,他便寻了身轻便的衣服还上。
见初瑜的气色还好,曹颙稍稍放下心来。
昨天打王府回来,她虽然在婆婆面前还是笑模样,但是回到梧桐苑却呆呆了坐了半晌。直到曹颙回去,她的精神才好些。
曹颙以为她是为弘曙、弘倬兄弟两个的嫌隙担心,劝慰道:“你别惦记,我同弘曙说了,让他寻机会同弘倬和解呢!”
初瑜以为丈夫是安慰自己个儿,有点感叹地说道:“弘曙向来最笨,弘倬又是个倔强的,他们两个哪里是一时半会儿能好的?”
曹颙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笑着说:“由我给弘曙做军师呢,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弘倬再倔强,不过是个半大孩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