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 37 章

十里锦 说给月亮 5693 字 5个月前

舜音在他身边坐下,笑靥盈盈动人,语调婉转,“今日陛下赏赐的那些东西,我都已经送进库房里了,那些绫罗绸缎都是极好的,我让人给咱们做两身衣裳,金子也不少,不过……我看咱们库房里还有一点地方,我很想把它填满。”

“如何填满?”墨醉白警惕问。

舜音对着墨醉白如花似玉的笑了笑,轻轻眨了下眼睛,“你说如果我再咬你一口,陛下还会赏我吗?”

墨醉白立即起身,把手臂挡住,“……”大可不必!

翌日一早,墨醉白趁着舜音还没起床,赶紧让人搬了两箱金子进去,把那块空缺的地方填满了。

这还不够,他还亲自去了一趟库房,确定整间库房再放不下任何东西之后,才安心去上朝。

西棠院里,瑶芸得知自己没有身孕之后,本就气得不轻,清晨一早丫鬟又来禀报,说隔壁院子里不但得了庆陵帝的赏赐,今天早上还搬了两箱金子进去,说是墨醉白送给舜音的。

瑶芸又妒又恨,两眼一翻,竟然直接气晕了过去。

_

舜音起床后,得知库房里又多了两箱金子,不由喜上眉梢,决定暂时放过墨醉白的胳膊。

她在铜镜前坐下,冰兰站在她身后为她梳发,冰兰手巧,总喜欢变着花样的给她梳发髻。

冰兰看着镜子里的舜音,将她乌黑顺滑的长发绾成了好看的飞仙髻,缀饰镂金丝绦,又给舜音戴上了珐琅耳珰。

冰兰看着镜子里的舜音,不由笑了笑,小姐长得花容月貌,她最喜欢为小姐梳妆了,只是可惜小姐以前不愿意打扮,她最近才得了机会,终于可以尽情的给小姐梳妆。

舜音从锦盒里拿出芙蓉钗,对着镜子比划了两下,笑了笑,没有佩戴,只是小心翼翼把芙蓉钗放回锦盒里。

“小姐,这么漂亮的发钗,您怎么不戴?”冰兰疑惑。

舜音弯唇,“我要让送的那个人,亲自给我戴。”

冰兰迟钝的反应过来,小姐是想等姑爷给她戴呢!

_

墨醉白下朝,在宫门口看到自家的马车,掀开车帘,舜音和琉铮坐在里面。

舜音正在与琉铮说话,眉眼弯弯,眼中带着未散的笑意,抬头看了他一眼,“外公让我们回府吃饭,顺便把琉铮的行李一起搬过去。”

墨醉白上了马车,“下次直接派人通知我,省得你们还得在门口等。”

“没事。”舜音不以为意,含笑看向琉铮,“有阿弟陪着我,一点儿也不闷。”

墨醉白看了他们一眼,薄唇轻轻抿了抿。

马车咕噜噜的往前走。

舜音满心满眼都是刚找回来的阿弟,越看越亲切,越看越欣喜,连一个眼神都没有再分给墨醉白,她一会儿问琉铮渴不渴,一会儿问琉铮热不热,琉铮硬着头皮回答了几句,只觉得墨醉白那里的气压越来越低,冻得他全身冰凉,不由往后靠了靠。

舜音亲手剥了一个石榴,将红色的果肉装在白瓷小碟里,递给琉铮,“铮儿,你以前既然是专门培养给皇长孙的暗卫,那么你以前见过皇长孙吗?”

琉铮飞快看了墨醉白一眼,紧张的动了动,谨慎回答,“……见过几面。”

他虽然很想跟姐姐说实话,但这毕竟关联到皇室的秘密,事关重大,庆陵帝曾经下过命令,不许在任何人面前透露墨醉白的真实身份,一旦泄密,可能反而会牵连到姐姐,所以他无法说出真相。

墨醉白之前全程一言不发,听到这里,倏然转头看向舜音,“我发现你对皇长孙似乎很感兴趣?”

他记得上次在树林中,舜音也询问过皇长孙的事,当时神态极为关切。

舜音心虚地摸了下鼻子,垂下眼眸,不动声色道:“我就是随便问问。”

墨醉白故意问:“你以前见过他?”

“……见过吧。”舜音声音不自觉低了下去,轻轻抿着干涩的唇,“那样的天之骄子,总会远远望上一眼的。”

“私下呢?”墨醉白追问。

舜音手指扣紧,嘴唇泛白,“不记得了。”

墨醉白面色一沉,半天都没有说话。

这个小没良心的,他们以前明明见过,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她却不记得了?

舜音自然是记得的。

她抬眸看向马车外的街景,脑海中浮现她第一次见到皇长孙的情形,微微怅然。

她在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跟着长孙雄去了边关,在边关的都城住了多年,后来,长孙雄眼见她已经亭亭玉立,再过几年便要议亲了,知道不能再把她养在边关,便派人送她回京。

回京途中,遇到饥民,当时连日干旱,附近土地受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到处都是流窜的百姓,流民将她的行车队伍团团围住,堵的水泄不通,将士们举着刀剑,却无法对普通百姓下手,两方只能僵持不下。

舜音当时涉世未深,掀开轿帘看了一眼。

流民一个个面黄肌瘦,见到她纷纷跪地哀求。

“小姐,求您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一口饭吃吧!”

“贵人,您是菩萨心肠,请救救我们!您赏我们一些干粮或粮钱吧!”

“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你如果不把粮食和银钱留下,我就跟你们拼了!反正我也活不成了,大不了拉着你这贵人做垫背。”

……

有哀求的、有恐吓的、还有威逼利诱的。

舜音当时年纪虽然不大,但在边关也见过不少穷凶极恶之徒,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如果现在把粮食和银钱分了,不但会引起纷争,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还抢不到粮食和银钱。

她当即表明身份,不容这些人放肆。

如果她只是普通富家女,被逼到极处的凶恶之徒自然没有畏惧,可她是大将军唯一的外孙女儿,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即使他们勉强填饱肚子,大将军手下的兵也不会饶过他们,他们只剩死路一条,流民们纷纷老实下来,不敢再口出狂言。

稳住场面之后,舜音命官兵去把银钱全都兑换成粮食,让众人排队领取,老人和小孩优先,众人感激涕零。

她注意到有生病的老人,下轿亲自扶着老人坐到一旁,请了一位大夫过来,给流民里生病的人诊治。

众人正忙得不可开交,远处传来马蹄声。

舜音站直身体,遥遥望去,只见一名十几岁的俊朗少年带兵前来,他骑在高马之上,由远及近,渐渐露出一张如画的容貌,英姿飒爽。

微风拂面,舜音不由自主看直了眼。

彼时豆蔻,一见倾心。

舜音站在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里,格格不入,极为显眼。

少年勒住僵绳,停在了众人面前,轻扫了她一眼,对众人扬声道:“我乃皇长孙,奉圣上命令前来,亲自监督赈灾,今日寅时三刻,官府开仓放粮,大家都可以到府衙门口领粮食!”

周围响起百姓们的欢呼声,有人痛哭流涕,有人雀跃大笑,还有人跪地哭嚎,场面混乱。

舜音站在人群当中,仰头望着少年在阳光下精致的面庞,胸口像跑进了一只小鹿,在里面四处乱窜着。

接下来要走水路,因为灾情原因,没有船家开船,舜音不得不在此地多停留了几日。

她没有闲着,平时在医馆里帮忙照顾病患,偶尔去帮忙施粥。

她经常能看到少年骑马在街上匆匆而过,朗朗公子,衣袂飘飞,为百姓们津津乐道。

她逐渐知道了少年的身份——皇长孙萧晏琅,年仅十六岁,从小天赋过人,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他得知此地灾情严重后,自请亲自过来平乱。

待当地情况稳定下来,已经是半个月后。

终于有船家开船,舜音准备起程,这时,萧晏琅也要回京了,她恋恋不舍之际,他竟然派兵过来邀请她同行,灾祸期间,乱民很多,他得知舜音的身份,愿意带她一同回京。

舜音来到船上,想要当面道谢,萧晏琅却只派人告诉她不必客气,并未见她。

两人同乘一条船,全程却并未见面。

她既失落,又憧憬。

夜里,待烛火点燃,舜音到案板上散步,偶尔能透过轩窗上的倒影看到萧晏琅,有时他坐在案前写字,有时他靠在窗边看书,如此,舜音便常常在夜里散步。

白日,舜音在船上待着无聊,偶尔会去船头看远处的山景。

有一次雨后,她在天边看到一道彩虹,忍不住雀跃欢呼,跟着丫鬟们一起叽叽喳喳的说话,待回头望时,看到萧晏琅站在窗边,跟她们一起望向那道彩虹,眉目清朗,眼中倒映着最耀眼的色彩。

舜音不敢多看,只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她心脏怦怦跳着,待鼓起勇气再回头望时,窗边已经不见了萧晏琅的身影。

他们真正见面时,船已经抵达京城,萧晏琅站在岸边,舜音走过去躬身拜别,萧晏琅回手作揖。

舜音上了软轿,萧晏琅骑马直奔东宫。

回府后,舜音听从郑恒庸和曲氏的话,谨守规矩,用心学礼仪,变得刻板重礼,其实不只是因为她听信他们所言,还因为她想学好规矩,待有一日皇上要给萧晏琅选娘子的时候,她可以参加选秀,哪怕不能做他的娘子,她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希望他能好好看她一眼。

这是她藏在心里的小秘密,不曾有人知晓,只是往事随风,如今想来已经很遥远了。

墨醉白靠在窗边,脑海里同样浮现起初见时的画面,舜音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穿着一身鹅黄的留仙裙,面容白皙,脸颊粉嫩,整个人小小的。

后来,他忙碌的间隙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像一只小蝴蝶一样穿梭在百姓间,一会儿给老人送药,一会儿陪小孩踢毽子,他骑马匆匆而过,每当瞥见她,都像瞥见了一抹靓丽的风景,那里处处死气沉沉,唯有她鲜活、充满朝气。

回到京城后,再见已经是在宫里举办的宴席上,他们不曾说过话,她只是站在人群中向他行礼。

她逐渐变得沉闷、小心、古板,跟初见时判若两人,墨醉白偶尔想起那道鲜活的身影,会生出恍然隔世之感。

有一次,皇后娘娘在后宫举办赏花宴。

他当时受了风寒没有过去,一个人待在书斋里写字,无意中抬头望去,看到桃花树后躲着一个小姑娘,小姑娘怯生生地朝他这里张望,见他望过去,小姑娘飞快躲回了树后,脸颊红红,裙裾翩迁,桃花尽落到她的身上,这副样子倒是还有几分他初见她时的活泼模样。

他浅浅一笑,复又低下头写字。

后来皇爷爷要给他选妃,拿来许多画像,让他挑选,他一张张望去,只觉得无趣且烦躁,鬼使神差地想起了那个鲜活的小姑娘,丢下一句“如果非要选一个,就选长孙家的舜娘”。

可惜好景不长,接下来祸事频发,他的叔伯和父亲相继过世,皇爷爷再也顾不上给他选妃,他的婚事就这样搁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