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燕王妃吩咐朱高炽去准备一些东西。
在燕王妃收到朱棣的信时,燕王他们已经在回北平的路上。
前几日,朱棣大军彻底歼灭了被李景隆抛下的一部分大军。这部分大军有一半主动归降朱棣。
朱棣不仅收获不少士兵,还获得不少武器和战马。可以说,他大获全胜。
这次大战获得这么丰厚的“战利品”,大大地鼓励到朱棣的大军。然而对南京朝廷,这可是一个噩耗。
当初,建文帝可是对李景隆寄予厚望,没想到李景隆跟他人一样输得一败涂地。建文帝原本想惩罚李景隆,但是齐泰和黄子澄他们恳请建文帝给李景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建文帝听了他们的建议,没有处罚李景隆,让他继续带兵立功。
如果南京朝廷有其他将军人选,建文帝是不会再任用李景隆,可惜除了李景隆,并没有其他好的人选。其实,还有一个好人选,那就是现任的魏国公,徐达的长子徐辉祖。
徐辉祖是朱棣的妻弟,建文帝和朝中大多数的大臣都不信任他,怎么可能派他去攻打朱棣。
这次李景隆大败,狠狠地挫了挫南京朝廷的锐气。再加上马上就要过年了,南京朝廷暂时没有心情继续攻打朱棣。
南京朝廷得知朱棣大军并没有南下,而是回北平了。不少大臣觉得朱棣应该是回北平过年,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攻打北平,不过被建文帝拒绝了。
建文帝说这段时间将士们出兵剿灭逆贼已经很辛苦了。既然朱棣暂时没有再攻的打算,将士们也可以趁此机会好好修整一番。让将士们在家好好地过年,等过完年再去攻打朱棣也不迟。
方孝孺和齐泰他们赞成建文帝这么做,并且称颂建文帝仁慈。不过,有一些有远见的大臣觉得建文帝太过仁慈,日后怕是坏事。
朱棣的大军已经启程回北平,不过他们回程的速度很慢,迟迟没有抵达。
早在前些日子,朱棣大军就该班师回北平,但是顾忌到朱高煦的身子,暂时不能上路,就推后了一些日子。
朱高煦的伤势太过严重,身子太过虚弱,承受不了长途跋涉,所以只能等他稍微好一些才能上路。
好在朱高煦的底子好,休养了一段时日后,身子渐渐变好了些,勉勉强强地能上路了。不过,由于他的伤势并没有痊愈,在回北平的路途中不能太颠簸,也不能累到,不然他的伤势会加重。
为了照顾受重伤的朱高煦,朱棣他们返回北平的速度非常慢,这让一直在等他们回来的燕王妃十分心急担忧。
眼看着还有几天就要过年,朱棣他们却还没有回来。
“在过三四天就要过年了,你爹他们怎么还没有回来?”燕王妃微微拧着眉头,面露担忧不安,“按照路程,你爹他们这两日就该回来了,现在却迟迟没有回来,该不会在途中出了什么事情吧?”
“娘,爹他们不会出事的,您就放心吧。”朱高炽安慰他娘道,“说不定明日爹他们就回来了。”
燕王妃并没有被长子的话安慰到:“我是怕你爹他们又回不来了。”
“娘,爹说回来过年,肯定会回来过年的。”朱高炽再次安慰道,“爹什么时候对您食言过啊。”
“唉,眼看着要过年了,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燕王妃之所以这么不安,主要是因为她这两日做梦梦到朱棣出事。
朱瞻基伸手拉了拉燕王妃的袖子,仰着小脑袋,软软糯糯地对他奶奶说道:“奶奶,爷爷没事,你不要担心。”
“娘,瞻基说爹没事,爹肯定没事,您就放心吧。”
“奶奶,你要相信我。”朱瞻基的小表情非常严肃认真,“爷爷没事,爷爷会平安回家的。”
听到孙子这么说,燕王妃忐忑的心终于能安心了些:“好,奶奶相信瞻基的话,等爷爷平安回来。”
朱瞻基抬起小手,轻轻地拍了拍燕王妃的头:“奶奶真乖。”
被当做小孩子哄的燕王妃,伸手把孙子抱进怀中,轻轻地拍了下他的小屁股。
“人小鬼大。”
朱高炽想了想说:“娘,您要是还不放心,我这就派人去打探下。”
燕王妃微微颔首:“还是派个人打探下吧。”
“我现在就去。”
朱瞻基转移燕王妃的注意力说道:“奶奶,你教我读书啊。”
“好啊,奶奶教你读书。”燕王妃抱起朱瞻基去了榻上,拿起一本诗集,开始教朱瞻基念诗。
前段时间,燕王妃已经教完《千字文》。她原本打算教完《千字文》,就教朱瞻基《论语》。不过,得知朱标早已开始教孙子《论语》,她就改教诗集。
朱瞻基趴在桌几上,一双小手捧着脸,认真地听着他奶奶读诗。
燕王妃教的是唐诗,并且是五言,容易简单又郎朗上口。
朱瞻基先跟着燕王妃念两三遍,接着他就能全部记住,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等朱瞻基会背诗后,燕王妃这才一字一句地讲解意思。
过了一会儿,天就黑了。
张明珍过来,请燕王妃去用晚膳。
朱高炽办完事情从外面回来,“娘,人已经出发了,很快就会有爹他们的消息。”
“那就好,用膳吧。”
朱瞻基长了几颗牙,能吃一些东西了。不过,他吃的东西还是得煮烂,不能太硬。
燕王妃先盛了一碗鲫鱼汤喂朱瞻基喝。鲫鱼豆腐汤非常鲜嫩,豆腐入口即化。
前段时日,朱瞻基的伙食就发生了变化,不再吃没有任何味道的食物。他现在可以吃一点有味道的东西。
朱瞻基喝完一整碗鲫鱼豆腐汤,又吃了一碗米饭,最后还喝了一碗羊乳。
燕王妃担心他肚子撑,晚上会积食。用完晚膳,就带着他在屋子里散步消食。
散步消食完,燕王妃就带着朱瞻基去洗漱。
朱瞻基趴在床上,竖着小耳朵听燕王妃说故事。
他每天晚上临睡前,燕王妃都会给他说故事。
听着听着,朱瞻基就慢慢地睡着了。燕王妃见状,放下手中的书,伸手拉了拉被子,掖好被角。
燕王妃没有急着睡觉,而是靠坐在床上看书。看了一会儿,她才躺下。
临睡前,她又给睡在她身边的朱瞻基掖了掖被角。
睡梦中的朱瞻基,再次梦到朱元璋他们。
此时,他在梦中带着朱标他们逛北平。
梦中的北平府和现实中的北平府一样热闹。当然,北平府的繁华暂时是不及南京的。
“爹,老四把北平管理的很好。”
“北平府又不是他管理的。”在朱棣造反前,他这个亲王并没有权利管理北平。等他造反后,他才接手管理北平。
朱元璋嘴上这么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十分骄傲。
“爹,别的不说,老四到北平后,一直兢兢业业守着边境,没有让蒙古人再次入侵,这点他就做的很好。”
“他要是守不好北平,就不是我儿子。”朱元璋当初派朱棣就番北平,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北平,可不是一般人能看守得住。
“曾祖父,这里……”朱瞻基充当小导游,非常热情并详细地向朱元璋他们介绍北平府里的每个地方。比如,这家酒楼的菜好吃。那边摊子的小馄饨好吃。
别看朱瞻基小,但是他对北平府非常了解。对北平好吃和好玩的如数家珍。
朱元璋他们任由朱瞻基拉着四处逛。他们在老百姓的脸上看到了幸福笑容,明明不久前才经历了一场大战,可是老百姓眼里没有一点惊魂不安。
“爹,北平府的老百姓很相信老四啊。”
“这都是高炽和瞻基的功劳,跟他有什么关系。”朱元璋冷哼一声道。
见朱元璋嘴硬不承认朱棣做得好,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逛了一会儿北平府,朱瞻基就被赶去睡觉。
临睡前,朱元璋交代他一件事情。
朱瞻基听了后,惊得瞪大了双眼,小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曾祖父,你真的我要打爷爷的屁股啊?”
“替曾祖父狠狠地打你爷爷的屁股,多打几下。”
一旁的朱标听到这话,非常无奈地说道:“爹,你要打老四就亲自打。”
“我亲自打岂不是便宜他了?“朱元璋挑眉不悦地说道,“我暂时不想见到他。”
朱瞻基伸手摸了摸朱元璋的脸,问道:“曾祖父,你是不是在生爷爷的气啊?”
“嗯,曾祖父很生你爷爷的气,所以你要替曾祖父打你爷爷的屁股,你敢不敢打?”
朱瞻基歪了歪小脑袋,随即狡黠地笑了:“曾祖父让我打的,我就敢打。”嘿嘿嘿,打爷爷的屁股。
“好,那就替曾祖父多打几下。”
“曾祖父,打十下够不够啊?”
“十下?”朱元璋轻摇了下头说,“太少了,要打五十下。”
“五十下啊?”朱瞻基一脸惊愕地说道,“那爷爷的屁股岂不是要打开花了?”
朱元璋被朱瞻基的话逗笑了,亲了亲他的小脸说:“你爷爷皮糙肉厚,打五十下开不了花的。”
“好吧,那我替你打爷爷五十下屁股。”
“一定要打满五十下,不许放水,不然曾祖父会生气的。”
“曾祖父放心,我绝不会徇私枉法少打爷爷的。”朱瞻基的小表情非常严肃,“我一定会打爷爷五十下的。”
“真是好孩子。”朱元璋由亲了亲朱瞻基的小脸蛋,“时候不早了,你该去睡觉了。”
等朱瞻基陷入沉睡后,朱标对朱元璋说道:“爹,你是故意让瞻基打老四的吧。”
“当然是故意的,让他尝尝被孙子打屁股的滋味。”
对于朱元璋这番恶趣味,朱标心里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爹,我觉得老四反而很高兴被瞻基打屁股,您还不如直接去揍老四。”
“不去,暂时不想看到那个不孝子。”朱元璋说完,盯着朱标,严厉地警告道,“你也不许去见他。”
“爹,等您见了老四,我再见老四。”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
翌日,朱瞻基醒来,想到昨晚梦中曾祖父吩咐他的事情,他嘿嘿地笑了起来。
燕王妃觉得孙子差不多该醒了,就进来看了看,没想到看到朱瞻基像个狐狸一样奸笑着。
“瞻基,你在笑什么?”
“我……”朱瞻基眼珠子转了下,随即摇摇头对燕王妃说道,“现在不能告诉奶奶。”
“什么事情现在不能告诉奶奶?”燕王妃边给朱瞻基穿衣服,边问道,“是不是昨晚梦到曾祖父他们了?”
“是啊,曾祖父让我做一件事情。”朱瞻基说到这里,又偷笑了起来,“等爷爷回来,我再告诉奶奶是什么事情。”
燕王妃心里有些好奇:“现在不能告诉奶奶吗?”
“不能。”朱瞻基双手捂住自己的小嘴巴,对燕王妃坚定不移地摇头。
“好吧,那奶奶先等着。”瞻基这么神神秘秘,又笑的这么开心,父皇吩咐的事情对王爷来说,应该是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