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俱有犯错时,介卿肯原谅吉甫,为何不肯原谅子宣,”欧阳芾反抓住他的手,苦苦劝道,“子宣协助介卿开创那么多法令,又助介卿做了那么多事,朝臣每每反对,子宣便站出来于官家面前据理力争,他指责市易务或存私心,但只因他反对市易务,介卿便欲驱赶他,如此岂不将他从前功绩全部抹杀。”
“阿念,”王安石冷静视她,“人皆会变,从前支持新法之人,后亦有反对新法一日,当一人反对新法时,我还应用他么。”
“可我不想你将身边之人俱推远。”
王安石闭了目,她诚懂得如何动摇他。
他深深作一吐息,道:“你想我怎样做。”
“子宣与吕嘉问不睦,介卿可将他换份差遣,让他去做别的事,你莫疏远他,莫赶他走好么?”
“好,”王安石道,“我答应你,不疏远他,我在相位一日,便不贬黜他。”
欧阳芾笑逐颜开。
众人期盼的甘霖始终未曾降下。
自熙宁六年七月,至七年三月,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淮南诸路久旱,饿殍遍野,灾民背井离乡,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
大量饥民涌进京城,或沿街乞讨,或堆于酒楼茶肆门口争抢剩饭,欧阳芾自马车内遥遥望见两名男子为争食而大打出手的情景,直觉触目惊心。
两府重臣为赈灾事日夜操忙,王安石案前堆满各地报灾的劄子,朝廷虽令拨款赈灾,然收效甚微,灾民仍旧源源不断涌现。天子易服减膳,数次赦免罪囚,以期上苍垂怜。
三月底,京师开始驱赶流民。
禁军挥舞马鞭,向着饥民追逐、叱骂、鞭打,哭叫哀嚎声充斥道路,不绝于耳。
朝堂上。
文彦博奏道:“连日来,数以万计灾民涌入城内,塞巷蔽街,而今官府又作驱赶,死者遗尸于道,伤者嚎啕于街,天子脚下竟有如此惨烈景象,臣深恐引发民乱,酿成灾祸,望陛下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