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参与研究的人员,以及项目本身也是有好处的。
研究不牵扯制药技术,不能拿到专利费,但后续肯定会下发大金额的奖金,研究所、实验室也会受益,拿到大笔的科研经费。
阎学林甚至许诺说,“等项目完成,我们要把设备再升级,也许还能申请在旁边空地上,再盖一所实验医学中心。”
这是研究所一直希望做的事情。
生物医学研究所是一个独立的科研部门,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青黄不接,跟着导师做研究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很难直接投入到工作中。
另外,生物医学研究所也太‘独立’了,好多数据、材料都是由合作医院提供,想要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最好是有个类似于‘医学中心’的机构,实现医院数据、研究数据的对接、共享,等等。
总之就是缺少配套的医学、教学中心部门。
……
等专家审查组离开离开,研究还是继续进行。
阎学林没有组织开会之类的,而是找到赵奕私下说了几句,意思就是让两个研究小组合并,分组就等同于被撤销了。
赵奕也没什么异议。
事实上,分组做研究是阎学林的提议,目的是一起进行研究做对比,还有个考虑也是照顾赵奕实验室的人呢,担心其他研究员一起来,可能会反客为主、鹊巢鸠占。
另外,阎学林也是考虑研究发现归属赵奕实验室,“研究员组”主要做后续的研究,也等于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完全没有想到,几个研究员加在一起,进度竟然赶不上赵奕实验室,到现在就感觉‘研究员组’单独去研究,似乎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肯定不行。
所以阎学林也不考虑‘研究员组’成员的面子了,就找赵奕说一起做研究,并且让赵奕当研究的领头人。
之前几个研究员一起过来,让赵奕当领头人是有些不适合的,他的年纪是一方面,做研究的经验肯定不足,其他研究员能升上来,肯定都有一定成果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
‘研究员组’是附带跟着做研究,审查的时候还丢了脸,知道进度赶不上赵奕实验室,有意见也只能放在心里。
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赵奕在研究所的人缘很不错,和戴天庆、韩辉都很熟,其他人跟着做研究‘蹭荣誉’,能参与进来就不错了。
在结束了分组以后,赵奕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一起合作做起了研究,每一个实验计划都被分工,实验工作压力小了不少。
赵奕实验室感觉轻松了不少。
实验的研究方向由赵奕的负责,实验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则变成了戴天庆、韩辉、艾立新一起讨论进行,研究员们的经验更丰富,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测算以及最后的分析,都相当的专业、高效。
严怡、刘成杰,乃至于张薇,都只能做个副手了。
他们也甘心做副手。
这么重大的项目来说,参与进来就能学到不少东西,和研究员们讨论实验,一起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在所有参与项目的人中,就只有范雷是最‘清闲’的了,因为上级的绝对支持,经费、材料乃至于人力,都有人专门来复杂,他几乎什么都不用做。
范雷也有心参与到实验项目中,结果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他干脆成了清洁工、保姆。
清洁试验台、清洗器皿、打扫实验室,再加上端茶递水,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有工作的时候,他还非常的积极。
原因很简单--无聊。
因为研究是高度保密性质,电子通讯产品是禁止使用的,手机直接被没收保管,电脑是用于做记录的,也根本连不上网。
范雷感觉像是在进行劳动改造,当隔着小窗看向阳光照射的花坛,他都有心唱起那首歌,“铁门啊铁窗铁锁……”
好在‘劳动改造’的收获很丰厚。
所有参与研究的人都签了高一级的保密协议,他也能拿到两万块钱保密费,算是‘劳动改造’拿高薪了。
其他收获就是和所里的人更熟悉了。
因为阎学林一样很空闲,他和阎学林闲聊的机会多,阎学林还许诺说,等他大学毕业就签订正式合作,让他留在所里当个行政、后勤的工作人员。
这个许诺就很重了。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门槛非常高,专业领域内的博士想留下来都不容易,行政人员一般也是做科研转过去的。
之前研究所还没有过,专门签下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