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这就是我的表态!

“如果我们能拥有自己的大型对撞机,就可以自己进行实验、研发,我们的微观物理研究就可能会赶超世界,同时也能吸引世界各地顶级的物理学家到来。”

“对撞机项目,建造能带来的经济、周边效益,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型对撞机本身,对国内的微观物理学研究和发展,能起到奠基作用。”

张宏志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意思差不都就是,只要建造了大型对撞机,就能够让国内微观物理研究实现腾飞,国内的微观物理学就很容易赶超世界。

某种程度上来说,张宏志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有大型对撞机做基础,每一次实验都能有很多发现,最少也能让参与的人员,写出很多的论文,在研究发现、论文数量和质量上,大型对撞机有着重大意义。

另外,大型对撞机会带来很多专业物理学术的工作岗位,也肯定会让更多的物理系人才,朝着物理理论研究方向发展,而不是转到应用物理或其他领域。

张宏志发表了讲话以后,又有两个支持者谈起了建造对撞机的好处。

之后詹刚就让大家举手表态。

在场有三十七个人,举手支持的有十七个,数量相对还是很多的,因为不举手的人不意味着反对,他们大部分都是‘保持中立’。

比如,一些非微观物理研究机构的人,对撞机建造和他们的关系不大,政策制定上来说,他们也只能算小人物,影响不到最后的决定,肯定就保持中立态度。

这种决策可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最终决策还是要看高层领导的想法。

詹刚扫了一眼会场的支持数量,随后挥手示意大家放下,带着惊讶的看向了赵奕,“赵院士,你不支持吗?”他觉得会场内最有理由支持的就是赵奕。

赵奕的理论物理研究早已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准,开创的‘粒子边界理论’被认为与‘弦理论’并驾齐驱,被很多国际顶级高校、理论物理研究机构认可,还有很多物理学家干脆转而研究粒子边界理论,他可以说开创了一门学科,开创了一个理论物理学派。

作为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肯定会希望拥有更好的微观物理学实验环境,以便能在粒子物理实验中找到灵感,或者验证自己的研究、开创的学说。

赵奕轻轻摇了摇头,面对会场其他人说道,“我记得和张宏志院士说过。我支持过国内建造大型的对撞机,但不是现在。”

“为什么?”詹刚感兴趣的问道。

所有人都看过来。

赵奕道,“因为还没到时候。如果建造对撞机的投入很小,当然没什么,但我们必须要考虑成本。”

“当成本非常高的时候,就必须要谨慎、再谨慎,而且建造也必须是有目的的。”

“现在,不是时候。一个是建造本身问题,我近一段时间了解到材料和精工、高端制造行业,我敢肯定,如果建造大型的对撞机,我们有大量的高端设备、材料,都需要依靠进口,这些还都是关键材料。”

“我知道具体数据,但如果投入一百亿,可能有三十亿、四十亿都要花费在进口购买设备和材料上。”

詹刚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赵奕带着自嘲道,“所以我们建造个对撞机,差不多等于是给国外公司创造大量的订单、利润,给其他国家创造gd,而我们的投入给自身的,就只有靠底层的技术需求、基础需求和劳动力需求。”

“这是经济方面。”

赵奕继续道,“从人才角度上来讲,国内目前没有那么多高端的物理学家,就算建造好对撞机,初期也必须要依靠大量国外的物理学家。这部分算是吸引的人才,但他们不一定会长期在这边工作,也许只是参与一次昂贵投入的实验,然后就离开了,真正顶级的物理学家,不可能被一台实验机械束缚住。”

“另外,就是目标了。”

“我想,我们暂时应该没有需要投入巨资,用对撞机来做研发的重大攻关方向吧?”赵奕说着看向了所有人,他的意思是,是否有人手里有值得以‘亿’做单位投入研发的项目或者方向。

当然,没有。

哪怕是国内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也不敢说自己的研发方向,值得花费以‘亿’为单位的资金做投入,多数人之所以支持对撞机建造,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损失,还赚到了非常好的科研环境。

“我也没有。”

赵奕肯定的点头,“我的理论研究确实需要实验验证,但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好,需要什么样的实验,也许对撞机并不符合要求。”

“从来没有人说过,微观物理研究的实验,就只有粒子对撞一种方式。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个好方法,但也许过几年,就会有新的方法,但是到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再回头了。”

赵奕以轻松的语调说出来,却引起会场所有人的思路,就连邱成文也是一样,赵奕说的几条中,也有他没有想到的。

比如,最后一点。

粒子对撞是否是研究微观物理的最好方法?不一定的,谁也不能给出肯定答案,也许过上五年、十年,就又找到了好方法,而大型对撞机建造的周期,就肯定超过五年以上,再回头是不可能了。

赵奕最后总结道,“所以,我支持建造对撞机,但不是现在。”

“我认为,同样的投入,完全可以花在精工、高端制造等领域的研发,或者投入到材料研发中,这才是我们赶超世界的基础技术。”

他说完坐了下去。

会场紧跟着响起了大片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