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和效率有直接关系。
国外也同样拥有反重力技术,好多机构都购买了相关的授权专利,而进行深入研究以后,也完全可以实现让飞船进入宇宙太空。
但是,任何全新的研究项目,理论论证都需要很长时间,更不用说投入到制造生产了。
一些相关的项目,经费都是个大问题。
正常来说,类似的技术投入到实用,最少也需要五到十年,还是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
有些大型的科技项目,甚至能拖上二十年、三十年,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哪怕是得到了反重力技术授权,想要真正走完流程,制造出反重力太空飞船,最短的时间也需要五年,效率差距就实在太大了。
——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
舆论稍稍有些平息,而航天局继续着实验相关工作。
虽然实验已经完全结束了,但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需要对实验过程、检测数据、装置性能等,进行一系列的总结论证。
总结论证工作将会持续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技术,分配到专业的实验室、机构、企业,来加快后续实验、制造的速度和安全性。
等等。
后续的总结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但和赵奕、理论组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
在实验结束一个星期以后,赵奕就回到了首都,但他的工作依旧非常忙,大部分时间就是参加会议。
这些会议都和太空穿梭实验有关。
会议分成两种,一种是科技会议,一种是决策会议。
科技会议就是讨论后续的研发方向,赵奕掌握着最前沿的理论,自然就是会议的主导人。
决策会议,就有很多方面了。
比如,研发经费问题、保密问题、机构实验室参与问题,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宇宙飞船项目’的论证了。
之前有好多人反对宇宙飞船项目,最主要这个项目,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人类还没有能够走出地球,最多就是拍几个宇航员到空间站,直接确立宇宙飞船项目,跨度实在有些太大了。
哪怕赵奕确定的说没有技术壁垒,核心技术都已经研究好,但再怎么说也很难让不相信的人相信。
如果是一个小的项目,就根本无所谓了,宇宙飞船项目实在太庞大,牵扯的经费都是个天文数字。
现在就不一样了。
当会议讨论宇宙飞船项目的时候,重点不是宇宙飞船项目是否开展,而是项目究竟怎么样去进行。
因为牵扯到巨额的投入,甚至足以在经济上撼动根本,肯定是需要仔细论证的。
同时,讨论的还有国际影响的问题。
宇宙飞船项目牵着大量的投入,肯定是不可能完全保密的,确立项目进行投入研发以后,一定会有消息传出去。
项目非常的庞大,持续时间也很会长。
这些都是问题。
赵奕在会议上确定了一点--制造宇宙飞船没有无法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
其他相关的讨论,就没有办法参与进去了。
宇宙飞船项目相关的会议,召开了有二十几次,用时达到了三个多月,最终只确定了两点--
一个是继续推动核聚变装置的研发。
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
核聚变装置已经制造出来,正在进行工作的是装置的完善,因为已经不能说是实验装置,甚至确定会用于建造第一艘环绕地球的飞船,就必须制造的更加完善。
核聚变装置研发组的陈泽书院士参加会议,确定装置将会在两个月后正式启动,也让很多人期待起来。
另一个,就是开启宇宙飞船项目的论证和设计工作。
论证由航天集团、高能所、核所以及军-方代表机构等多方面联合进行。
设计,则是交给赵奕组建团队完成。
赵奕,担任了宇宙飞船研究组的总设计师,将会组建团队完成宇宙飞船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