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哎,说你呢,不要摸来摸去的,不知道这些装备都是刚退役,连引信都没拆掉吗。”现场保安走过来,指着杜恪让他挪开自己的手。
杜恪也不争辩,只是笑呵呵的转身离开,然后走到下一件装备旁边,趁着保安不注意,又伸出自己的手,开始复刻。直到保安看过来,他已经完成复刻,不需要保安呵斥,便主动离开。一连三天,展馆里的所有退役装备,都让他上下其手摸了一个遍。
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长安,返回庐州。
接着,将自己整理好的第五篇论文《常态下完成质子与电子剥离的方法论证》,寄给了陶勋和陈旸,让他们帮忙翻译并修改。
可以给他们一个第二作者待遇。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他是不会让出来的,不过陈旸院长已经从科研第一线退居二线,开始搞教育,对第二作者并不稀罕,所以没有要列第二作者的想法。至于陶勋教授,为了升职教授他是舌下老脸,杜恪的每一篇论文他都蹭一个第二作者——其实翻译英文并修改,足以对得起第二作者的署名。
很多研究人员为了论文顺利发表,甚至请别人为自己操刀写英文论文,然后将对方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毕竟,能把论文写好,本身就是牛逼本事。
也就是杜恪的论文新意十足,又涉及到一个全新的凝聚态物理领域,否则真凭借他写论文的技术,估计编委看了一遍就ass掉了。像《科学》这样的顶级期刊,不仅要求你的研究方向要好,还要求你的论文写的幽默风趣,甚至可以作为科普读物的存在。
发完论文,杜恪就埋头与实验之中,他最近研究蓝色茧蛹到了关键时刻,不仅破解了电子流的核心秘密,还在茧蛹上发现了适合电子流电池的材料。
能够承载如此强大能量,不管是长毛炸弹还是蓝色茧蛹,都是特殊的材料。只是长毛炸弹依靠细胞结构完成锁链,锁住能量,而蓝色茧蛹却是死掉的细胞,堆积成角质层,形成特殊锁链。他完全可以参考茧蛹角质层的结构,来设计一种电子流电池的材料。
从而开始对电子流电池实际应用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