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祜听得很认真,额娘来了都没发现。
等到终于看见皇后来了,小孩高呼一声额娘,便兴冲冲的冲了过来。
皇后一把抱住儿子,闻着儿子身上的味道,只觉得心安。
她抬头看向玄烨,语气温柔:“这几日,辛苦皇上了。”
玄烨却笑着摇头:“这孩子十分省事,不哭不闹的,并没有多辛苦。”
承祜听着这话也很得意,挺了挺小胸膛:“儿臣一点都不害怕!”
皇后笑着捏了捏他的脸颊。
后来是一家三口一起回的坤宁宫。
承祜虽然嘴上说着不怕,可是到底还是想额娘了,一路上都粘着皇后,玄烨走在边上看着,心中也生出了几分柔软。
三月份选秀,宫里进了两个人,一个兆佳氏一个那拉氏,太皇太后那头还有些不满,觉得人少了,但是玄烨却并没有再多留人,只给隆禧指了婚,指婚的人选自然是尚之隆之女尚氏,不过为了能配上皇子福晋的位份,玄烨给尚氏一人抬了满洲旗,成为了尚佳氏。
尚佳氏和隆禧的婚期被定在了七月,虽说还早,但是宫里也得准备起来了。
这事儿自然是皇后负责,不过因为还有几个月,倒也不着急,皇后只让内务府细心准备着。
与此同时,承祜也开始去上书房念书了,玄烨早早的就给他把哈哈珠子挑好了,都是他亲自过目亲自选的,力求不让儿子的求学之路出一点问题。
上学那天,也是玄烨亲自领着儿子去的上书房,而且还当场仔细叮嘱了一番上书房的师傅,搞得几个师傅都战战兢兢的,生怕怠慢了这位主。
不过这种事,玄烨倒也不用太操心,如今佟家的两个还在上书房混着呢,自然会好好护着承祜这个表侄儿的。
就在大阿哥出阁读书没几日,身在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突然上书,请求归老辽东,同时让他的长子尚之信继承爵位,继续镇守广东。
此事一出,立即引爆朝堂,关于是否削藩的问题,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这事儿闹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毓敏在后宫都有所耳闻,上到议政王大臣,下到六部,各处都开始议论到底要不要撤藩。
大家伙儿都看皇帝的
眼色,知道这事儿能闹得这么大,多半是皇帝心里有了想法,因此明白人心里多少都有了打算,一时间请求撤藩的折子简直像是雪花片子一样飞入了紫禁城。
毓敏听着此事,忍不住皱眉,她能明白玄烨的想法,知道他不愿受藩王钳制,想要收归权柄,可是三藩经过多年发展,早就有了尾大不掉之势,此事只可缓缓图之,不可太过仓促。
在历史上,三藩之乱就闹得很大,一开始朝廷输了好几场,差点就翻车,后来才慢慢逆转的局势。
可是现在这话毓敏却不好说,只能保持沉默,至少她知道这事儿最后是成了的,现在多说,不说有干政嫌疑,指不定还会引起什么蝴蝶效应。
毓敏这儿只当不知道,但是太皇太后那头却是立场坚定的反对此事。
前朝折子刚雪花片似得呈上来,慈宁宫这边就来人请皇帝过去议事。
玄烨心里明白祖母的想法,也不慌张,放下折子就过去了。
祖孙俩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一个时辰后,玄烨神色轻松的从慈宁宫走了出来,而太皇太后却在第二天称了病。
毓敏心中叹息一声,连太皇太后都劝不住这孩子,这事儿只怕真的已成定局。
很快的,康熙就下令撤藩。
此诏书一出,天下哗然。
吴三桂和耿聚忠为了试探朝廷,都上书请求撤兵,结果朝廷直接准了,还让吴三桂和耿精忠麾下的人马并他们的家口都从藩地迁移。
这简直就是直接刨藩王的根儿了。
事情一出,以索额图为首的一帮人就开始上书,认为三藩不可迁移,而以明珠为首的一帮人,却上书力请徒藩。
不得不说,还是明珠更聪明一些,直接拿捏住了皇帝的想法,而索额图还在思考,一旦下令三藩迁移,可能会引起的乱象。
最后皇帝下令让议政王贝勒及九卿科道大臣议论此事。
这还有什么好议论的啊,皇帝的心思早已经昭然若揭,大家伙自然都同意三藩迁移,并且觉得他们的兄弟儿女都在京城为质,应当不会反叛,让他们直接迁出山海关。
不知这些人到底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反正无论如何,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从朝廷下定决心撤藩开始,战争的阴云就注定了开始弥漫整个天下。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马佳氏在五月诞下一女,是为二公主,马佳氏如今有子有女,儿女双全,也算是宫里第一人了,虽然如今朝廷政局不稳,但是后宫却依旧安然,马佳氏诞下公主,后宫自然也是一片欢喜之色。
毓敏怀着对未来的担忧,见着了自己第二个孙女,比大公主稍微健壮一些。
大公主在二月份的时候生了场病,虽然被救过来了,但是身体却孱弱了许多,如今三天两头生病,弄得董氏焦头烂额。
毓敏看着可怜,就免了董氏请安,只让她好生照顾公主。
只是可惜这样也只是杯水车薪,大公主的身子还是一日日衰败了下来。
毓敏想起这事儿就忍不住叹息,如今看着更健壮一些的二公主,轻轻摸了摸她的脸蛋,柔声道:“好生养着吧,要仔细些。”
马佳氏急忙应是。
七月份的时候,隆禧成婚,大公主也在隆禧成婚之后没几日悄无声息的没了。
董氏哭的撕心裂肺的,可是却也是无济于事,大夫可以治病,却救不了命,大公主生来就弱一些,生了场病之后,就更加体弱,能熬到现在已经十分不易。
毓敏心里也生出些许伤感,到底有许多事,是人力不可及。
宫里这一场丧事过去,也带走了夏日的燥热,很快朝中之事便有了变化。
朝廷派了人去藩地,会同当
地督抚商议撤藩事宜,但是吴三桂是什么样的人,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早就不由他退缩了。
所以他一边敷衍着朝廷来人,一边加紧谋算,十一月,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檄文,于昆明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