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巅峰对决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1803 字 2个月前

命令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放弃现在的防守任务,发起南线会战。

命令新编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接收他们留下来的防务。”

尽管不知道敌人有什么阴谋,但伊万诺夫知道只要自己的实力足够强,敌人就会被噎死。

同时从三个方向发起会战,投入兵力高达两百万之巨,伊万诺夫不信敌人有能力一口吃下来。

吃不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三大会战伊万诺夫不奢望能够全胜,只要有一场战役获得胜利,战略上就算成功了。

说白了,普波联邦就那么大地方,任何一个方向获得大胜,撕开了通往敌人后方的大门,就可以长驱直入。

别看普波联邦加紧了动员,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马上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么?

当然,普波联邦的农夫参加过民兵训练,战斗力要比普通农夫强一丢丢,可是距离正规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不是柏林政府不知道进行全民训练,主要是钱包不够鼓。预备役训练也是要花钱的,全民参与每年训练一两个月的开销,可不是穷国能够玩儿的。

除了训练差距外,武器装备也是一个大问题。普波联邦军工自成体系,主力部队都是普械装备,全靠自己造。

扩军过后,自家的军工产能不够,柏林才被迫采购了英法装备。弹药口径都不一样,普军的二三线部队都在向万国造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俄国人就要幸福得多,装备制式一样直接从奥地利买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操心。

这一系列的因素加起来,就意味着只要俄军撕毁了他们的防线,后方的新编部队很难挡住俄军的兵锋。

伊万诺夫之前没有采取这项战略,主要还是为了规避风险。纸面上的优势,仅仅只存在于纸面上,战争还要打了才知道。

在他看来与其冒险决战,不如稳扎稳打、步步紧逼,逐渐消耗敌人的兵力。

……

俄军一行动,普军自然也要跟着行动了。好不容易才把敌人调动了起来,毛奇自然不可能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唯一遗憾的是敌人把战线拉太长了,普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兼顾三个战场。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战术也在针对“毛奇擅长集中优势和敌人决战”。三线开打,集中优势兵力决战等于自杀。

分兵兼顾三个战场,又正好中了俄国人的算计。现在已经是热武器时代,天上又有飞艇侦查,用兵再厉害也要受实力的制约。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劣势,毛奇不得不一面进行军事部署,一面催促柏林政府加快动员速度。

质量神马的暂时顾不上了,先把数量搞出来。新兵没有战斗力,拿来当炮灰也好,关键时刻还可以用来争取时间。

……

俄国人要决战了,全欧洲的目光都投向了普俄战场。为了搜集搜集这场旷世大战的资料,奥地利空军都跟着忙碌了起来。

要不是这年头防空武器不给力,命中率低、成本又高;奥地利派出的军事观察团又太多,容易被发现蛛丝马迹;估计下面的指挥官不介意制造几次意外。

这都是小问题,跑到人家头顶上搜集资料,没有被打下来那就已经很给面子了,还能指望人家欢迎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