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将星云集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1943 字 2个月前

乔治解释道:“没有了奥斯曼做缓冲,我们就要直面北极熊和双头鹰。

可以想象,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印度保卫战就不远了。

奥斯曼人已经准备拼命了,我们只要资助他们一批物资,奥斯曼人就会竭尽全力的挡住双头鹰和北极熊。

与其将大量的钱花到印度保卫战上,不如用更少的资金扶持奥斯曼……”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不屑的翻了翻白眼,直接泼冷水道:“前提条件是奥斯曼人能赢。要不然除了激化矛盾,让印度保卫战提前爆发外,就不再有任何意义。”

财政大臣意思非常明显,就是不看好奥斯曼人。一旦输了战争,奥斯曼都不存在了,不列颠还没有让维也纳、圣彼得堡承担债务的能力。

甚至因为赞助奥斯曼的行为,引发了两国的强烈不满,导致两国缔结瓜分印度的盟约。

外交大臣乔治坚持道:“账不能这么算,奥斯曼获胜的几率确实很低,但有我们的支持,他们能够支撑更长的时间。

反土同盟四国中,希腊和黑山只是跟着凑数的,俄国人的军事实力虽然不错,可他们兜里没钱,战争经费注定只能由奥地利垫付。

我们在奥斯曼人身上投入一便士,反土同盟要赢得战争,就要付出数倍的代价。

法兰西已经不中用了,拿破仑四世就算是镇压了叛乱,也要数年时间才能够缓过来。

利用这场战争给奥地利放血,消耗他们的财力,对维护欧陆平衡的至关重要。

况且,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拖得的时间长了,总是能够发生变化的,没准还可以逆转局势。”

别的都可以当做废话,利用这场战争消耗奥地利的财力,还是引起了格莱斯顿的重视。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保不住奥斯曼,就把奥斯曼打烂,最好能够打成白地,就算是扩张了领土,也无法增强奥地利的实力。

损人不利己,那也要看双方的损失比。“自损三百杀敌一千”的招数,完全可以当做出奇制胜的手段。

大国博弈已经不能单纯的计算得失,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竞争对手比我亏得多,就是胜利。

……

君士坦丁堡这座古老的城市,火药味再次浓郁了起来,反土同盟总指挥部就设在写作政治意义非常大都市。

这也是俄奥政治上的妥协,联军总指挥官由奥地利派人担任,总指挥部就放在俄国人的地盘上,以示俄奥两国在联盟中地位平等。

此刻联军指挥部已经是将星云集,可以说是“将军满地走,元帅才是高层”。

没有办法,普俄战争过后,俄军从巅峰时期的五百多万压缩到了五十多万,就算是近东战争爆发,也只是增加到了七十多万人。

压缩编制过后,从军长变成了师长、师长变成团长都是正常操作。

在这种背景下,俄军将领军衔想不高都难。

原本各国普遍的少将师长、上校师长,到了俄国人这里通通不适用,最低级别的师长都是中将起步。

近东战争被视为捞取战功的最佳机会,自然是从者云集,结果就是中将团长都出来了。

或许是受到了俄国人影响,想要在战场上可以平等对话,黑山和希腊也火线提拔了“临时将军”、“临时元帅”。

尤其是黑山公国的那位元帅,大概是同时代最悲剧的元帅,手中只有一个加强团的兵力。

这么多将军,直接增加了阿尔布雷希特协调难度,按照惯例:战场上通常都任命军衔更高的担任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