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10.3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狠狠地吃了一惊。

尽管楚溪客已经猜到了,但真正听到董书生说出来,还是不免惊讶。

董书生对上一众惊讶不解的目光,缓缓说道:“借用黑子方才的话,我也想对诸位说一句——没有大杂院,没有楚记,就没有现在的我,这样一个让我‘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如何舍得离开?”

“不,话不是这么说的。”王娘子摇摇头,“你对大杂院有感情,你想好好报答小郎君,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没必要断送自己的前程——这可是你盼了十来年的机会啊,如今终于落到头上了,怎么反而不去了?”

董书生笑笑,说:“我以前也觉得,断了腿,不能做官,不能入太学,就是‘断送前程’。直到今时今日,看到那张榜文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前程不一定要用所谓的‘飞黄腾达’来铺就。”

这些年,之所以无法释然只是因为不甘心而且。可是今日,当这个机会真正送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才猛然意识到,他想要的“前程”,其实早就得到了。

“邻里和谐,孩童绕膝,教书育人,这些我已经有了。太学人才济济,不缺我一个,但楚记学堂确实我从两张书桌一点点办起来的,我舍不得、也不放心交给旁人。”

像通济坊这样的地方,根本请不到像董书生这样真正有才华而又德行兼备的先生,更多的是一些严苛死板或滥竽充数之徒。

因此,他的才学在民间比在太学更有用,倘若他能多收一个孩子,就能多一个受到良好的启蒙的学子,将来就更有可能多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用之人。

这就是董书生的选择。

其实,大伙还是不太明白他这个选择的深意,但是,看着他郑重的样子,所有人就不知不觉信服了。

确切说,其实是有些隐隐的高兴的。

明明有飞黄腾达的机会,董书生却选择留下来,继续和他们一道待在楚记丸子坊,这是不是就说明,其实这个大院子跟太学比差不了多少?

有人想着,就这样问了出来。

董书生笑着点点头:“嗯,不仅不差,反倒更有人情味!”

“主要是因为有咱们王娘子吧!”一位高高壮壮的妇人把王娘子往前一推,精准地推进了董书生怀里。

两个人双双红了脸。

王娘子故作洒脱地笑骂一句,想要就这样含混过去,没想到董书生却顺势扶住她的胳膊,没有放开。

他望着王娘子,有些紧张地说:“你知道,我心里一直有你的,只是从前自卑,不敢开口……那个,原想着成了太学直讲就能风风光光向你求亲,现在看来却不能够了……你可还愿意?”

王娘子一下子怔住了,怎么都没想他会说出这番话。她一下子哭出来:“我还以为要等到下辈子去了!”

大杂院顿时沸腾起来。

妥妥的双喜临门!

楚溪客让跑腿小哥给钟离东曦捎去消息,不要道通济坊接他了,他想去太学看看。

刚要进门,便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领着一个十余岁的小少年在台阶上徘徊,似乎犹豫着要不要进去。

门童瞧见了,主动迎上去搭话:“二位可是过来参观的?”

那位郎君忙点了点头,有些不确定地问:“听闻今日太学大门敞开,可随意进去游赏?”

门童点点头,脆声道:“不止今日,往后每逢休沐之日都会对外开放,无论是谁皆可入内参观,这是姜博士定下的新规章,为的就是让那些耕读人家的孩子有个念想。”

之所以强调“耕读人家”,是因为官宦子弟根本不用考,他们凭着父辈的官阶就能获得入学资格。

听了门童的话,年轻的夫妻当即露出喜色,一边说着感谢姜纾的话,一边领着那个小少年进去了。

少年一边走一边跟父母介绍着这个屋子是用来做什么的,那棵树是哪位先贤栽下的,显然已经对太学神往已久,还打听到了不少“内部消息”。

虽然一路都在说着话,但一家三口却从始至终都带着十足的敬畏,没有大声喧哗,更没有破坏一草一木,就连走路的时候都特意把脚步放轻了。

楚溪客默默地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多了一些说不出来的感觉。

原来,当他还在“嫌弃”太学不想上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近乎虔诚地为了这个机会在努力。

虽然口头上习惯叫“太学”,实际有国子学、太学、律学、算学等分支,国子祭酒是最高职位,之下便是掌管太学的姜纾。

即便升了官,姜纾还像从前那样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

楚溪客趴在窗台上,悄悄地往里看,自家阿爹坐在书案后面,不紧不慢,侃侃而谈,周身仿佛晕染着圣洁的光。

底下的学生全部正襟危坐,认真倾听,没有一个偷懒开小差,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对于读书求学的郑重。

……

“我想好了,要考一下太学。不是用阿爹的名额去国子学,而是和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一样,用心考一考。”

楚溪客把这个郑重的决定第一个分享给钟离东曦。

钟离东曦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并进一步采取行动:“需要我帮你辅导吗?之前我考过,也考过了。”

“那就拜托东曦兄了。”楚溪客凑过去,“么唧”一口,同样用行动表达谢意。

钟离东曦又凑过来追加了一个,然后还用那种楚溪客最喜欢的笑容迷惑他。

楚溪客就像醉倒一样,歪在他身上了。

“之前我一直糊里糊涂的,其实不太清楚读书有什么用,只想着就算上完学出来也是要找工作的呀,找工作总归是为了赚钱吧,如果开丸子坊就能赚到很多钱的话,不用读太多书也没关系吧!”

直到今天,看到董书生的选择,看到这个时代的学子对待求学的态度,他才隐约明白了。

“能像董先生那样学到做君子的道理,能认识更多像他那样的君子,或许再努力一下还能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然后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或影响更多的人,这和开几十家分店、赚很多钱是不一样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