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荣华记+番外 妙妙周 2594 字 4个月前

这浒墅关的前衙大得出奇。顾长清说,是数十年前有某位主事扩建过一回:前衙仪门内有会计房,银库和兵巡房,以供关役办公居住。仪门外则建了船料房,顾长清在此处逗留许久,苏妙真无事可干,便把梁头则例认认真真地看过,默默记下。

还是顾长清走来,笑说要考她最简单的梁头征税,苏妙真才回过神,卖弄地把这梁头则例背过一遍:

“七尺对应的是:平料两钱银子,补料翻一倍是四钱;加平料三钱银子,加补料再翻一倍,就是六钱——其实你就是全考完我,我也会呀,到底梁头每多一尺,对应的平料补料四种就都加半钱银子,只要记住了七尺的基准,其他的很好推的——”

“不错,难怪岳父岳母都说你在账本上有天分……”顾长清笑着把她再三夸奖。

苏妙真最爱人说好话,当即就翘着尾巴喜道:“那是自然,我虽不会作诗画画,可也是有一技之长的,可不是我吹,这算账理数上还没几个……”说着,她忽地醒过神来,记起“苗真”可不也通会查账看数,赶忙转开道,“其实也就是粗粗会些,比寻常女子强了一丢丢……”一面说,一面小心觑着顾长清,却见他面色如常,完全没注意到她的失言。便松口气,虽顾长清出了船料房。

顾长清指着码头前的一栅楼对她说:“这就是放关楼,兵巡督检从此处上船查货,若船商的各种文书齐全无误,等两次开关,就可通过关门,或北上或南下。北上的多是绸缎丝品……”便侃侃而谈起来。

苏妙真凝神听着,见他句句扼要精准,竟是对着关务熟的不能再熟,不由大为佩服:这一路走来,她瞧着这关上的巡役、钞户、丈量等人,都本本分分地各司其职,与先前李大娘说的横行霸道截然不同。难怪两岸商户居民都对他甚是感激。

顾长清上任不足两月,就能将这钞关上的乱象整治的七七八八,固然是因他出身大族,寻常人不敢小觑他,可更也是因他本人秉公办事,又勤学肯干。

苏妙真立在放关栅楼的露台上,忽地冷风一吹,打了个喷嚏,还没抽帕子,正与关役议事的顾长清走上前来,自然而然替她挡风,登时,那河上吹来的冷意便消散许多。

苏妙真暗暗在心中道谢,隔着木槛,又往那码头运河里看去。只见得运河里拦着沉若千斤的铁链,码头前泊了不下百艘的货船,一时间井然有序。本日当值的船书也立在栅槛处,和顾长清与她隔开五步,高声喊道:“船户杨平安何在?”

那离露台最近的一艘商船舱内,便走出一白发老者,从驳板颤巍巍走至露台。一身灰布衣裳,满身补丁,连连作揖道,“小的见过大人——小的乃杨平安,船载蚕豆,梁头一丈八尺,缴纳税银七十八两三钱……”又赔笑道,“小的这是薄本生意,还望大人多多照管……”

当值船书不耐烦喊道:“得了,别啰嗦,合账领票,午后过关……”

那老者登时一喜。慌不迭就要上前领票,可苏妙真听个正着,即刻眉头一皱。

与此同时,她瞧见上船查货的李巡总大步返回,口中道:“货没问题。”

第121章

李巡总查完货,看了眼高悬的日头,大步踏上码头,对当值船书道:“船梁一丈八尺,货是蚕豆,没问题。”说着,他故意扬声起来,“也是奇了,这刚改大船的加平料,今日码头后面的就泊了几十只船,都是一丈八尺……”

“放关—— ”

李巡总看向顾长清,只见他面色如常,与顾家奶奶立在一处,正远眺河内,似完全没听到他与船书的对话,也并不应声,不由心中一奇。

难道顾长清今日不是要在大伙儿跟前显显他的能耐,好镇服钞关上下的书算丈量?不过,顾长清来这码头,何以还要带着顾家奶奶呢?别人虽不晓得,他可是知道这丫鬟打扮的人是谁。

李巡总正纳闷着,等来等去没等到负手而立的顾长清开腔,咬咬牙,正要转身给签放船,忽见得那顾家奶奶抓着素青棉裙的纤手松了又紧,她上前一步,反先说道:“等等,这征银——”

她顿了顿,似乎在迟疑什么,但终究仍道,“这征银算错了,要这么征,今日浒墅关上下就要错上近百次——”她言语中透出一股焦急来,让人也跟着提心。

李巡总被她叫停,先是一惊,蓦地转身。看栅处船书,对方也是一脸迷惑,迟疑着没说话。

李巡总瞪他一眼,船书才回神,拿出不悦,扬声道:“你一个丫鬟奴婢,连大字都未必认得几个,怎么能在关务上指手画脚。”

这浒墅关的前衙大得出奇。顾长清说,是数十年前有某位主事扩建过一回:前衙仪门内有会计房,银库和兵巡房,以供关役办公居住。仪门外则建了船料房,顾长清在此处逗留许久,苏妙真无事可干,便把梁头则例认认真真地看过,默默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