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种因果便是其中的规律之一,而这其中,水与温度相互制约,此涨彼伏。这种无形的,漂浮在事物之中流走转动,推动事物向前,又回到起点的无本真,无实体的事物便汇聚成了道。

而你眼前见到的山岳,是山吗,还是事物在你的感知你的眼中化成山呢。山为什么叫山呢,是它自己要那么叫的吗?它自己称呼自己为什么呢?在你的眼中,它秀丽蜿蜒。那么在它眼中,你是什么意义呢?

水润万物,人们对着水便是歌功颂德,诗句洋洋洒洒。人喜爱水,喜爱雨。可是水也会冲掉堤坝,将万物淹没。火燃万物,人们对它敬畏而恐惧,提到它便带着多少警告。可是寒冬腊月,多少人靠着火焰过活。却有几人对着火焰述说敬爱?

我们感知到的一切,都是经过自己的识海加工而成,你眼里看到事物,经过识海加工,便成另外的事物。你看到清泉,对它大发赞赏,心里发出喜爱的情绪,便觉得它赏心悦目。

而惧水者,因为心中恐惧,便退避三舍,觉得它面目可憎。但水就只是水,它自发奔流不息,并不在乎你的喜悦,或是你的恐惧。这便叫事物的本真。

而人处在道之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在着万物相关的事物之中,作为哪一环。作为谁的因,又作为谁的果?

又在这循环的规律之中,作为云还是作为火,还是作为风,该循着什么样的规律往前走?在做什么去推动着因果循环往前走?又要用什么样的业成全自己的道?

而寻仙问道,问道便是踏入飞升的第一步,首先得顿悟自身,我是谁,本质为何,何物成就了我,我成就了何物。

我在万事万物之中担当了什么角色,我是谁的因,又是谁造成的果。我在世间该怎么样继续往前走,一切的一切,便是要对自己的心十分了解透彻,了解道真我为何物,我欲何为,我欲往何处去。

我该行善积德,或是杀人放火,或是不干预这世间因果,断情绝爱。我在这世间行走,意义为何。我活着,在道之中,为了什么。

而一旦悟到真我为何物,便有天道问心,在这其中,必须对自己了解透彻。天道问心,其实不是天道问人,而是心在问人。只要摸索到本心真我的答案,便是悟了自己的道。

悟了道,问了心,便是在修真者之中与旁人有所不同,只要摸着路往前走,承担了自己在悟道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业,最后在路途的终点,向天道证明了自己的道,便能飞升神界。

简单来说,悟了道,不管是什么道。只要悟了,便能比别人走的更快,悟道越早,修为精进越快。而这天道问心,也只有在顿悟真我之后才能降临。

所以,修道一途,并非只是根据灵根论高低。修为到出窍之前,单灵根可以比双灵根快几倍,比三灵根快几十倍,比四灵根快百倍。但是出窍之后,若还是悟不到自己的道路,便桎梏着很难向前接近。也有不知真我,道心的修炼几千年熬到合体期,但是再无往上走的可能。

但是问心,真我,一定便是正确的吗?你问了自己的心,心告诉你该去走这条路。但是心告诉你的路便是正确的吗?这便是到了大乘期要突破的坎,你的道是否正确?

真我便是看待自我,悟道便是悟我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而论道便是世界怎么看我的,证道便是,世界看待我的,与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一致。

所以,人求仙问道,艰难险阻,道路崎岖。

首先,没有灵根,不能修。有了灵根,灵根斑驳,互为相克,不好修。灵根繁多,也可以选择丹修,器修,阵修,乐修,甚至合欢之道。但是没有学习这些的资质,不能修。灵根繁多,耗尽寿命会卡在筑基金丹元婴,悟不了真我,可能卡死在出窍期。

而进了道,便进入天道循环,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业。便会在有每一次晋升的时候,化成天雷,劈挞而下。所以很多杀戮道修士,便死活不晋升,卡死在出窍后期,或者合体后期。

而到大乘期,自己的道是正确的,得到了世界的回应,修为便快速上涨。所以很多有情道的佛修,在步入大乘之后,一步跳到大乘后期,便是证道飞升。

修为越高,道的制约越来越大。在出窍期还可以凭着修炼,不管自己的道,一步步靠着灵根资质往上走。但是到了合体期,怎么修炼都没有用了,便选的杀戮道,便只能去生灵涂炭,选的苦修道,便只能尝遍苦楚,劳其筋骨,获得修为。

而到了大乘期,便与你的道无关了,便是道对你,是否有回应。你选的有情道,你是否非常爱天下苍生?天下苍生是否也是爱你?那满足条件,你爱苍生,苍生爱你,你在其中,心没有疑惑没有动摇,没有骗自己,没有骗别人,装作伪善的样子。

这种因果便是其中的规律之一,而这其中,水与温度相互制约,此涨彼伏。这种无形的,漂浮在事物之中流走转动,推动事物向前,又回到起点的无本真,无实体的事物便汇聚成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