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示愣在原地,觉得这比晏秋当时跟他说的那些事还要离谱:“什么?”
第125章
有时我会羡慕人类的规则、秩序与文明,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那是在吃饱喝足后只钟情于玩弄猎物的我们从未见过的另一种状态。
可有时候我也不那么向往,人类无时无刻不被环境塑造,被所谓的群体桎梏,在作茧自缚中不断寻求同化与认可,以至于失去了跳出藩篱的勇气。
我们做什么、去哪儿都由着自己的心意,而他们看似自由,却从不随心所欲。
梁媛会在丈夫杳无音讯后任劳任怨地抚养两个孩子长大,且依旧对他心怀希望,会嘴上说着“造孽”,却还是希望晏白青和晏秋能其乐融融地过个年——这世界在她的骨子一点一滴地刻上了某些一辈子都割舍不掉的东西,成为她精神构造的一部分,无论她情不情愿。
江启光带着对孩子的“关切”和“诚意”而来,与当年的沈鑫不谋而合,她又一次轻而易举地被说服了。
“是叫‘沈示’吗?”不知是李医生还是王医生的那位拿出一个本子,一脸严肃,还真有点医生的架势,“名字挺好的,就是不让人省心啊……还好你遇到了我们。”
“我们已经有十多年的治疗经验了,效果显著,您尽管放心。”另一个男人则对着梁媛信誓旦旦,笑得仿佛要从满脸横肉间挤出油来,看起来更像个坑蒙拐骗的医托,“江先生已经预付了一整年的费用,届时我们一定会还您一个正常的儿子。”
梁媛仿佛被鬼迷了心窍,感激不尽地与两名“医生”描述着自己儿子的“病症”,他们善解人意地点头,在一唱一和间将一动不动地戳在原地的沈小二描绘成了一个给家族蒙羞的精神病——幸亏遇到了他们,他们有最先进的“医学技术”。
沈示觉得自己都快听不懂人话了,别人谈恋爱分手了还能做朋友,他谈恋爱分手了得进精神病院……哦,不对,那叫“身心疗愈康复中心”。
他惊惧交加,脑子里只生出了一个念头——他得跑。
他才不要被送去“治疗”,仅仅因为他喜欢的人是个同性。
然而他的临时起意抵不住别人的有备而来——两名医生是否有真材实料另说,逮人的身手倒是利落得像专业的。
场面乱成一团,女人哭声又起,她泣不成声,爱怜又绝望地摸着小儿子的脸:“这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两个一定要好好配合医生……妈在家里等你回来。”
沈示整个人都结了冰,他成了一尊无法思考的木雕泥塑,双拳难敌四手地被两个人架上了车,像急于脱手变现的不良资产,是一件交接中的货物,并不算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这个父母们依旧会将孩子送到“特殊学校”,以各种手段来让他们“学会听话”,甚至不惜求助现代医学,通过在脑子里植入异物,以期改变某种想法的时代,“为你好”成了世界上最难以斟酌的菜谱,时而寡淡无味,经不起一条挑剔的舌,时而缺乏营养,让人日渐消瘦,时而又像华丽鲜艳的毒蘑菇,只消一口便肝肠寸断。
女人并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可她寻遍自己能力与认知的界限也找不到一个更好的选择——她引以为傲的大儿子成了别人口中的残废,总是要多加操心的小儿子成了别人眼里的变态……她愤怒、绝望而惶恐,挣扎着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而无暇思考这根稻草会不会成为压垮她孩子的最后一根。
我想沈小二原本还是有机会可以逃走的,可他放不下梁媛说的“你们”。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那辆看起来纯净、神圣而又光辉的医疗车将他带走了,只留下一片极不环保的黑色尾气。
后来的事儿,我记不大清了,毕竟我已经很老了。
只记得沈虔因为这件事破天荒地与梁媛大吵一架,却无可奈何——他不是“监护人”,只要梁媛不松口,对方就不可能放人。
实际上,即使当时梁媛反悔,沈小二也不可能轻易回来了,因为“江总交代了要对这个病人重点看护”。
沈虔心急如焚,丢下刚刚步入正轨的培训班,费劲周折地找了所有能找的人,却在终于能名正言顺上门要人的时候扑了个空。
“医生”支支吾吾地告诉他,沈小二在他来的前一天跑了。
嗐,我就知道那个小崽子不会乖乖在里面任人欺负。
他大概是在夏天来临前从那家“康复中心”里逃出去的,从此杳无音讯,没有人知道他具体去了哪里——但从第二年开始,沈家每年过年前都会收到一笔钱。
钱是从大西南汇过来的,隶属某个毒品泛滥的地段,看得梁媛心惊肉跳,捂着心口一阵呼天抢地。
沈示愣在原地,觉得这比晏秋当时跟他说的那些事还要离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