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学语言了,沈青飞心情有点复杂。
最初接触到外语,是初一的时候,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好笑,因为他当时英语这门课明明学得稀烂,但是因为同学们也都和他在一样的环境里,甚至老师的水平也一般,所以他当时以为自己的英语学得很不错,哪怕他学的完全是哑巴英语,但大家都一样,所以他也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
当时哪懂什么学语言的技巧,也没想过要用,就硬背就是了,就当其他课一样学。
到高中的时候,他考进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当时虽然已经知道他英语这门课其实相对有些拖后腿了,但除了更努力地记更努力地背更努力地应试以外他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上大学后,五湖四海的同学汇聚在这所最好的大学内,他才发现像自己这样初一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是少数。
更多的是家里双亲受教育水平就高,于是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或者条件稍差一点的,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额外补课,什么剑桥英语牛津英语新概念,各式各样的名头。
他第一次接受口语考试是六级,他舍友第一次接受口语考试是小学二年级——剑桥英语考证的时候。
“啊?英语没什么好学的吧,就多听听就好了啊,听习惯了就行,我们又不是英语专业的,不用细究,能用就行。”
这是他舍友的原话,一边看mit公开课一边满不在乎地说。
沈青飞默默想:我就是听不懂,才问的。
他本性好强,网上流传的各种学英语的方法,他也不挑,全试了一遍,愣是硬生生把把自己拔了上来。
而且或许是出于报复性补偿的心理,他开始学其他语言,日语,法语,德语,学得都不算深入,但他很快发现多学语言是有好处的,学语言也是一种触类旁通的过程,各种语言印证着看,就能发现某种规律,不过他当时很忙,明明起了兴趣,却最终也没去学习一下语言学。
他其实很想知道如果他当时学了,会不会对现在的情况有所帮助。
因为他学习了几门语言后,也总结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后来再学新语言,都习惯先用较少的词汇量学□□的语法框架,对这门语言有个大致了解后,就开始疯狂看书看剧集字幕,往框架里补充词汇和用法。
而地球上的各种语言的语法,都是有现成的总结的。
他现在可没有。
他得来自己找规律了。
他的书桌上现在摆着两个小屏显示器,一本笔记本。
两个投屏分别显示开了翻译器的课本和没开的版本。
这本课本麻烦就麻烦在是面向母语学生的,是内容导向而非语法导向,他只能期望这门宇宙通用语的语法不要太难,变形不要太多,最好是能被人类大脑理解的变形方式,不要完全摸不着头脑的。
这是他开始解析这本宇宙通用语课本的第十天。
好消息是,这门语言的语法目前看来很严谨,应该可以总结出非常规则的规律。
坏消息也是严谨,太严谨了。
沈青飞原本觉得德语单词的信息量就已经非常爆炸了,一个单词要体现人称阴性阳性各种情态,但是目前看来这门宇宙通用语的变形不比它少,还没人能告诉他这些变形分别的含义,只能先归纳起来做猜测,他的笔记本上现在除了记录就是大片大片的猜测。
不过即使是这样,也比沈青飞预料中的情况要好得多,在学习生物那本课本的时候,他完全看不出主宇宙的统治物种是哪一类,万一他们的构造和人类相差过大,完全有可能出现比如说——触觉甚至嗅觉或其他知觉导向的语言,时间概念消失的语言,矩阵型蕴含信息量的语言,总之什么都有可能。
但现在看来,这门宇宙通用语暂时还在人类可以学习的范畴内。
这让他由衷地松了口气。
他大致地把任务分割成了六个月,给自己列了个计划表,多出来那三个月自然是为了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