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考虑清楚前,他必须小心谨慎。
“汤宗为什么没有上奏刺驾案之事?”朱棣又问道。
“果然是问到了。”纪纲心道,他不敢迟疑,“主子,周洪宗自尽而亡的第二天,就已经从菁山找到了被劫的十四万石漕粮,周洪宗和耿璇制造江南运河堵塞,劫掠漕粮、密谋刺驾造反一事已经真相大白,证据确凿,臣曾几次三番要他上奏主子,可却不知为何,他就是不肯写奏疏,臣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写了奏疏,八百里加急承奏主子。”
他这可真是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黄俨闻言一惊,侧头看向纪纲。
可纪纲的话还未说完,又继续道,“主子,汤大人查案的确用心,此次真相大白全赖他洞察秋毫、料事如神,不过臣觉得他顾虑的还是有些多了。”
他这是伤口上又撒了把盐,将话给直接挑明了。
朱棣静静听他说完,伸手摸了摸短须,良久道,“又是一个黄淮呀。”
这话让下面的黄俨惊出一身冷汗,但却不敢说话。
朱棣看着纪纲,“你很不错,朕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从现在起,锦衣卫还是由你统领。”
正如汤宗想的,在朱棣看来,纪纲的确很不错,与汤宗一起查案的这将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很好地完成了自己当初的目的,既帮着汤宗查清了案子,又将所有经过如实上禀,同时还发现了汤宗的别有用心,可谓忠心耿耿。
现在京师里出了如此多事,不管是要诛灭谋逆,还是清算旧臣,都得心腹之人,这个人纪纲是最合适的,舍他其谁!
“多谢主子!”纪纲大喜,赶忙叩谢,同时心里又更对汤宗佩服不已,今夜面圣的一切都被他言中了。
“你退下吧。”朱棣道。
“是是是。”纪纲站起来,欢天喜地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