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微博之下,有人问道:那你这些年没帮过岑遥吗?
平春晓没有回复,但旁人代替了她:平春晓要帮岑遥?岑遥那小说都是岑通代笔的,平春晓去哪儿帮她?
就是因为这条评论,再次引发了轩然大波——
怎么好像又从侧面锤死了岑遥的小说是岑通代笔的事实?
看到这些消息和猜测的平春晓终于一改原先的气闷,舒心了。
岑遥啊岑遥啊。
没想到吧,有一天你竟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第二天一早,岑遥便抱着书去拜访闻老先生了。
闻老先生住在安京市的郊区,老人家年轻时在商海翻云覆雨,老了却厌恶了那种日子,更喜欢待在安静的郊外别墅,泡壶茶,和三两老友一起唠唠嗑,要么练练字平心静气,再要么看看书,陶冶情操。
岑遥说要去拜访的时候,闻老先生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还问了岑遥喜欢吃什么菜,到时候让厨师表现一下。
岑遥和闻老先生约了上午十点,岑遥到郊外别墅恰好五十五分,老先生的管家站在门口将岑遥迎了进去,满脸都是笑意,“岑小姐,先生在书房,我带您过去。”
“麻烦您了。”
等岑遥随着管家走进书房,岑遥才发现偌大的书房内并不止有闻老先生一人。除此之外还有个年轻的男人,对方靠坐在沙发上,正对着闻老先生的对面,身上是简单的白衬衫和西裤,身形修长,五官俊美,却带着点说不出的冷淡。
岑遥不动声色地略过他,对着看过来的闻老先生笑着点点头打了个简单的招呼。
闻老先生苍老的脸上露出和善的笑意:“岑小姐,我们也几年没见了,快过来坐。”
岑遥坐在了年轻男性的右侧,两人之间隔出了大片的距离。紧接着闻老先生便指着男人笑着介绍:“这是我的孙子,闻卿祠。”
岑遥转过视线,点点头:“闻先生好。”
闻卿祠微微颔首,修长高挑的身躯站起,虽冷淡但礼仪姿态却分毫不差,“岑小姐上午好。”
“爷爷,我还有事,先走了。”
闻老先生挥挥手。
等到那抹身影离开书房,闻老先生才对岑遥道:“见笑了。这位是我大孙子。还记得我上次去京大找的是我的小外孙,那时候意外走到了岑小姐所在的社团,之后我让人准备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你们这个圈子了。”
闻老先生侃侃而谈。
经过交流,岑遥觉得他所谓的半只脚踏入圈子说得实在是有点谦虚。闻老先生细数圈子里很多著名的悬疑小说作家,上到大名鼎鼎,一提名字大众便能一拍手掌说上一句“我认识他”,下到名气不怎么样,然而书籍质量过硬的作家,让岑遥都觉得意外。
但岑遥的知识储备量显然不比闻老先生小,其中她还接触过不少闻老先生所提及的作家,所以两人之间的交流算是非常和谐。
到最后,还是管家敲响了书房大门,催促两位去吃饭。
闻老先生准备的饭菜很合岑遥的口味,年轻的女生安静坐在餐桌旁,吃饭时姿态优雅淡然,没有丝毫的拘束也没有任何令人不满的小动作。越看,闻老先生越喜欢岑遥。
吃过午饭,闻老先生和岑遥去花园转了一圈,他道:“网上的事情我都有看,我个人认为我看人还是很准的。与其说岑通帮你完成了《最后一页》,我倒是觉得岑通在模仿你。”
闻老先生笑了一声,“你可能不太清楚,我看过岑通的新书《墓地》。怎么说呢,和他以往的风格不太一样,而且总体看来平平无奇。我这么说并非是讨你欢心,而是真实感受……岑通这书,没那么惊艳。我不信那样水平的人可以写得出《最后一页》。”
在闻老先生看来,《最后一页》虽然稍显稚嫩,但比起《墓地》却强上千百倍。前者的稚嫩在于看事物和现象是否透彻,但属于悬疑小说的各种反转设计却精巧绝伦。
岑通做不到。
“我已经和阿祠谈过了。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好好写书。”闻老先生拍了拍岑遥的肩膀,“加油啊年轻人。”
岑遥偏了偏头,迟疑了很久还是问出了让自己很疑惑的问题:“老先生为什么这么信任我,或者说……要帮我?”
闻老先生觑她一眼:“可能是因为我现在活着没事干,看不得曾经帮过我的小辈受欺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