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知衡盛情难却,便在学堂正式开办那几天也去看了看。

有些村民是早先就有了相关的想法,而有的,则完全是因为盛知衡的影响,才动了念头。

但不管最初的想法为何,这次村学正式开办成,送孩子来进学的人还不少。

盛知衡帮着做了一下登记,各家送来的束脩,多是一些粮食和肉类,很少有拿着银钱来的。

村里人虽然不缺吃穿,但也仅此而已了。

靠着种田能养活一家老小不让他们饿肚子就不错了,着实也攒不下多少银钱。

更别提让他们拿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银钱,送孩子来念书了。

说句难听点的,虽然他们也想孩子能多条出路,日后念书说不定真能念出个成果呢?

但这么多孩子,能出几个有出息的还真不好说。

单说整个丹阳县,不也就只出了盛知衡这么一个案首么?

更多人送孩子来进学,是存着让孩子受到夫子的教导,能多增长些见识一类的想法。

因此,是更不可能为此付出太高昂的代价了。

萧晋荣显然也早有心理准备,正常的村学夫子,能收到的束脩也基本和他这没差。

更何况临山村的村长对他的态度极好,还特地给他收拾了一个靠近学堂的,还带着小院子的宅子居住。

萧晋荣对此很满意,在准备好好教导临山村这些来进学的孩子们的同时,他也冲盛知衡发出了邀请。

想请盛知衡来代课当夫子。

盛知衡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想拒绝。

村学目前前来进学的,都只是临山村的孩童,总共也不过二十多个年龄不一的孩子。

就这么点学生,萧晋荣一个人管理教导绰绰有余,哪里有用得着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