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太冲在平定吴蜀后写成《三都赋》,评略三国地域风貌国略概况,古人皆以《吴都赋》为三赋之冠,为何?”卓思衡又问。
“《吴都赋》铺陈流丽,递进快畅,文辞最为精湛。”一人答道。
卓思衡摇摇头。
“因为他宏富广博?”另一人道。
“有点接近了。”卓思衡笑着说。
鲁彦想了很久,似乎有了确切答案成竹在胸后才开口道:“因为左太冲在《三都赋》序里有文‘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又说自己写此赋‘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可见写出此赋来为的是去伪存真,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而要如实写出三地最真实的情况与物产,其中以《吴都赋》所写最详,也最真实,故而读来有与左太冲共游旧国之感,才会引得洛阳纸贵,令世代文人如此赞誉。”
卓思衡觉得这小子要是在他来的地方做阅读理解,一定是一门好手。
况且显然是预习过了,才能引原文为自己的理论撑腰。
孺子可教也。
“好,说得好!”卓思衡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又道,“左太冲费尽心思比布如此多物产,绝不是只为骈丽之体,他是要用这些物产来衬托吴国的丰饶广博,用此种铺陈来扩大吴国本身疆域带给人的局限,以彰显其富饶强盛。”
“可是《三都赋》是以魏为尊,颂其道统之正,好为西晋一朝树祚立业彰显其正统,为何如此大费周章描述已征服之国郡的强盛?”
“塑造一个强大的吴国,更能体现魏之强盛与天命,我想教大家的书作方法正是如此。在你们将来于考场之上对答时策之时,请务必牢记,有时并非要直叙才能点题破题,迂回映衬往往更显文章机巧斐然,左太冲此文闻名于世,各位若能学其精髓,想来高中也并非难事。”
卓思衡说完众学生恍然大悟,却仍有人犹疑问道:“可是水产风物之流,到底落了下乘,庸俗难登大雅之堂,若写进科举文章,岂不拽跌词句?”
卓思衡笑了笑,心想这话确实是读腐了书的人能问出来的,不过确实也不怪他们。想也不必想,他只道:“赵汝适的《诸蕃志》中有句话我非常喜欢,他说‘山海有经,博物有志,一物不知,君子所耻。’皓首穷经或许是一条读书的正途,然而知世练达未必就不能学有所成。诸位若将自己局限于书中,那天地之间,便只有书册与你,但要是开阔眼界,直入书中得见世界,那天地当中便是变化无穷为你所用。”
鲁彦听罢抚掌,其余人从这番醒世恒言一般的语句里回过神,也都跟着抚掌而笑。有那么一瞬间,陆恢觉得巡检司的几个人也差点要抚掌了,可是他们到底是官吏,这点小激动还是忍得住的。
课讲完前,巡检司众人也打算离去,却猝不及防被卓思衡忽然叫住。
“至州学巡检的几位大人都是科举高中的国之英才,要他们为大家讲讲自己的经历,从人所得,治己之学,吸取前人的优秀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个人都愣住了。
突然让他们给学生讲话,他们实在不知道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