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长愿鸿休(三)
该怎么说好呢?
卓思衡虽有腹稿,但未料到长公主之敏锐,此时再用预设方案显得自己格外没有诚意,于是他决定剖心置腹,将这件事同长公主言至清通。
“吏学与女学,吏科与女科,确实辅成相济,恰似科举与公私二学。如没有科举取士,公私二学也不会如此兴盛引天下人趋之若鹜,若没有公私二学遍布天下,科举取士又自何处为国抡才?”卓思衡说理言事总是措置裕如,语速不疾不徐,“长公主或许觉得,开吏科与女科才是真正的公平,但臣却觉得,这恰恰是最大的不公。”
长公主称奇道:“如何不公,敢问卓司业高见。”
“科举制度已有百余年沿袭,培才育德之术早已自成一脉,如何养贤施教,怕是长公主自乡下村塾问一塾师,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去到偏乡远镇的书肆里,只需说开蒙一套,全国上下的书肆老板都会给殿下拿出一套‘三百千千’来,无有殊异。科举和与之相称育才体系已然完备,这是吏科和女科根本无法比拟的。”
卓思衡见长公主若有所悟点头,又道:“在当下还没有任何教习体统的情况下,无视基础先开吏科和女科,除了授人以柄揠苗助长以外没有任何作用。因未能形成积淀,无有先决和根基,贸然开科取士,这样的吏科和女科所选拔出的人才,各方面的素养与学问都不及已然成熟的科举取士。试问让婴儿同官驿的快马去比速度和耐力,这能公平么?非但不公,反而会给反对者授之以柄,让他们找到理由攻击吏学和女学的错处。”
“他们会说,吏学与女学成效失宜,与其大费周章不比专精国家养士,也无需破费,然而却全然不顾二者起始晚积累浅的实情……”长公主喟叹道,“以此为借口,岂不无可辩驳?以先绩定成败,反倒害了吏学与女学、吏科与女科。”
长公主触类旁通的能耐卓思衡早已领教,无需多言,他欣然道:“正是如此。故而臣先设此二学,广纳良才加以培擢,然而再设二科或许要在臣所不能见之来日,先跬步再千里,徐徐图之,正式使此二学能学有所用且不为他人构陷于污言。”
“但这件事对卓思衡你又有何好处?”长公主的目光在思考后再度聚焦在卓思衡脸上,“若论科举出身,你是最骄傲的状元,你不为士人谋之,却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甚至对自身并无任何好处的事,究竟意欲何为?你若希望我能一道成事,那请务必给我个答案。”
“这个答案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卓思衡坦然一笑,“我与我家人的命运是被知识所改变的,这让我相信知识的力量可以塑造个人的命运。《国语》有云,‘教不善则政不治’,自古以来邦民之教便为政通之本,若想造就太平盛世,怎能不以教化为先?我是读书人,自幼所驯皆是达则接济天下之德,如今我的命运已被知识改变,该到我去为他人铺行此道的时候了。许长公主听这句话未免有些觉得托大,然而总要有愿意开先河之人,之后如何一步步坚实砥砺而行,便要看后人是否能慢慢积累出此道。”
然而卓思衡不能说的是:
自己希望人人都能有机会拥有改变的机遇,无论他是官宦勋贵还是普通士农工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任何出身,这是我所坚信的必然。在他看来,人应该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但想到面前的人是当今皇帝的妹妹,这句话他仍是没有说出口。
长公主联系卓思衡之前的作为和功绩,霎时明白那些做法,无一不是将知识自居高临下处释放出来,且增加更多通达道路的举措,她心中颇为震动道:“你……真的相信这是可为之事?”
“不是可为与不可为,是必须为之。此乃我心所向,我愿所往。”卓思衡坚执道,“殿下,我朝不比前朝对女子进学严防死守,因镇定二公主救国救世的故例在,世家多以自家女子能进学明理晓德为荣,就算没有女学,各家五花八门的闺学又何时少过?纵然许多是为自家子女作嫁添资,但至少,这是一个已经自镇定二公主以来便积累至今的成熟机遇。”
“那为何是我?”
“殿下的言行和声望皆是无二上选。编纂《女史典》何等艰难,殿下三年不曾辍断,我相信殿下心中也是有信念的,故而才能矢志不渝直至典成。”卓思衡悄然之间将自称由臣唤作了“我”,说完这些他俯首道,“此事虽并非歹急,但《女史典》修成乃天赐良机,还望勿要错过,请长公主明择而断。今日暂且告辞。”
“你已言尽己理,我也会加以谨慎斟酌,请在我与皇兄未曾言明之前,卓司业勿要向他人透露。”长公主个性缜密,是不会让这个消息在确凿前流出在外。
卓思衡怎不知晓她的想法,当即答允。
况且他也并没有什么人可以去说这个大胆的想法。
他利用的,是皇帝和长公主两个人权力欲【】望。如果皇族和官吏们的初衷为私利,那就由他将其转化作为民为公的公利,是否双赢他还未尝得知,但就目前来看,真正能将此事落实的人却是非常买账。
这样的交易,除了至亲他怎么敢告诉别人呢?
长公主实在多虑了。
不过想想她哥的做事风格,卓思衡也就不奇怪了。
……
自长公主府离去后的五日,朝堂与生活都如同七月初的晴好明净天气一般无波无澜。
吏学修建完毕,第一批学生入驻,或许是谁也没有想到吏学这看似末流的学府竟如此火爆,一时之间竟有官员表示,吏学该同进士科一样向民间广揽人才,这是卓思衡完全没有想到的,不论这样说的人初衷是为了讨圣上的欢喜顺势而言还是真的看到作用感觉殊为可行,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卓思衡适时站出来表示还得等等看,没有因赞同的声音越来越多而忘乎所以,他还在等着那个最终要的答复。
七月初,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大暑之日的水龙法会如期而至。皇家二十四节气均有对应礼法与活动,只是分重要与次要,独尊独享或与民同乐。水龙法会便是官民共庆的时节。
水龙法会这日,皇帝会携宫中诸人与文武百官全朝贵戚驾临位于南郊邰江水龙滩上的半夏行宫,在此期间皇族需身着朱色服饰,以祀南方诸星宿,祈望流火日短天地回常。
起初这是个非常严肃且传统的仪式,后来慢慢演变成一种由皇帝主持的“郊游”般的盛会。
卓思衡还在做侍诏时参加过一次,但见邰江之上亲贵公侯们率领自家仆从们操舟争先,捕鱼捉蚌,在附近林中游猎,而侍女们折莲采菱,捞荇菜与水蒲,将这些一道进献,由御厨亲炙佳肴。皇帝与亲贵群臣一道水边纳凉宴饮为乐、言夏论诗,也是闷热夏天里轻松的美事了。
前两年夏旱凶猛,皇帝为表替受灾的几个州郡祈福,便停了水龙法会,改作祭天祈雨,今年难得风调雨顺,整个夏日里都无水旱灾情报上,于是皇帝心情大好,便在大暑这一天恢复游乐,带着数千人泱泱出城。
卓思衡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却是第一次和家人来,如今慧衡有了诰命品级,也是这种高级皇家活动的座上宾,慈衡与悉衡跟随他们一道也有幸沾光。卓思衡忽然意识到,自己还没和全家人一道有机会旅游过,真乃人生憾事,眼下虽是伴驾还要多有谨慎之处,可一路同家人说话共乐,倒是十分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