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德大喜过望,迫不及待道:“请郑大人立刻带我们前往宣武陛下所在之处!”
“我们将陛下接回宫中,请来名医诊治,陛下一定能早日醒来!”
郑常侍嘴唇紧抿,神色紧张又郑重,沉默不语端量林策。
他紧盯了好一会,才略微颤声说出话来:“将军。卑职可以信任将军吗?”
孙有德惊诧:“郑大人这话从何说起?”
林大将军是青史留名的国之柱石,心系社稷和百姓,如今更为南昭君后。他若不可信,天下谁人可信!
“将军,”郑常侍因为过于慎重,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将军心思机敏,一定已经想到,卑职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拜托孙大人,请将军独自前来。”
他无奈苦笑:“倘若来的不是将军一个人,卑职绝不会露面。卑职会即刻离开,余生找个隐蔽之所避世躲藏,永不在这世上出现。”
林策静静看着他,没答话,更未做出“自己值得信任”的承诺。
孙有德越发疑惑。
“孙大人,”郑常侍提醒他,“如今的天子,已经不是宣武陛下。”
“南昭的天,早就变了。”
孙有德乍然一怔,如同遭受五雷轰顶,僵立在原地呆呆地说不出话来。
他性格木讷,从不钻研权术,也不喜欢揣摩那些高门权贵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但他并非不通人情世故,不懂权利争夺的残酷血腥。
他服侍宣武帝周宁,服侍乾光帝周则意,他们都是雄才大略的贤明君主,以至于,他差点忘了,所向披靡的帝王,最大的对手是谁。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怎能有两个君王。
郑常侍他们如此小心翼翼,找上他,让他传讯给林大将军,让将军独自前来,并非他单纯认为的:此事重大,不能随意声张。
郑常侍如履薄冰,他们防备的,惧怕的,早不是区区一个暗中下毒的内廷宫人。
他们担忧的,畏惧的,是当今天子——周则意。
乾光帝继位两年,已稳坐龙椅。
他文韬武略,百官敬畏,百姓拥戴,又有镇北侯,谢相,宁大人等人从旁辅佐,必成不输宣武帝的一代帝王。
可此时,若他知晓,宣武帝还活着,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会否容得下本该死去的舅舅?
某天宣武帝醒来,想要夺回帝位,二人之间又会如何?
而同他二人,都关系匪浅的镇北侯林策,又该如何自处?
林大将军清楚其中利害,所以郑常侍问他“是否可以信任”,他不敢答。
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倘若局面真发展到周则意和周宁相争,他该帮谁?
“十多年前,卑职曾经见过小世子几面。”郑常侍曾是安平公主的麾下,“那时卑职就认为,小世子乃人中龙凤,往后一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即便定国侯府衰败,他被软禁十年,仍旧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帝王之才,卑职也深感欣慰。”
他抹了抹眼角,“小世子俊逸非凡,机深智远,公主和定国侯在天之灵,必能得意安息。”
周则意继任大统,成为南昭帝王,是安平公主的心愿,也是郑常侍的心愿。
可问题出在,宣武帝并未真正驾崩。
郑常侍同林策一样,也处于两难的境地。
他乐于见到周则意继位,却又不忍见宣武帝一直半死不活躲藏在某处,让他驾崩的真相就这么一直被隐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