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还有露水,走一圈,不一会被水汽打湿了裤脚。
田埂上缓缓走来另一拨人,穿的更齐整,衣服没有补丁撂补丁,模样也比起村里人要白净一些,带着股说不出来的气质,是半个月前来下乡的知青。
若说是以前村里人肯定稀罕得不行,可现在顶多就是好奇地瞥两眼,这几年陆陆续续有知青被分配到村里,那些知青不就多读了几本书,干农活一点都没用。
本来还以为这些知青可以回城里,大家都当他们金贵,结果都这么多年了,半点回城的指望都没有,跟他们一样成了泥腿子。
细皮嫩肉的,不是偷懒,就是磨洋工,肩不能抗手不能提,渐渐的,大家就瞧不起了。
这批刚来的知青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朝气,神色隐隐有些疲惫,看着那一片连绵的稻谷,就忍不住皱紧了眉头,他们还从未做过农活,结果一来到河枣村就得学会做苦力。
这种望不到头的日子不知还要过多久,知青们不擅长农活,但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咬紧牙关,现在他们还有家里带来的补贴,要是用完了就要饿肚子了。
在大队长那里登了记,各自去被分配到的那块地。
沈裕被分去了割黄豆,他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收拾黄豆了。
灰色的粗布衣服,补丁密密麻麻,长短也不合适,露出干瘦的手臂和脚踝,面庞又干又瘦,因为五官不错,显出几分清秀。
沈裕认识这个人,是村里一个智力有问题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