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边上孟老太太那张嘴也是这样没停过,不是嫌弃这里没做好,就是那里没弄好。
边上有人看不过去帮着说两句,孟老太太能回人家十几句。久来久去也就没人再帮着说什么了。
孟一宁没再看,免得火烧到自己这里来。虽然跟孟家断了亲,但在村子里大多数人看来,孟老太太怎么也都是他的长辈,只要不是做得太过,被说两句,他最好是不要还嘴,听着就是。不然边上那些刚才还想帮忙的,估计一会儿就能把矛头往他头上指。
孟一宁虽然不怕这些,但也不想莫名其妙跟孟老太太对上。
村子里有三个专门给人做衣服等杂活的人,一个是赵家那边的一个寡妇,几年前死了丈夫,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娘家那边大嫂是个厉害的,没法帮着她,婆家这边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家里也穷,除了能帮着看着点孩子,别的也帮不了。
另一个是夏家那边的一个夫郎,他家丈夫去镇上给人干活的时候摔断了腿,家里重活干不了,只能帮着干点轻省的,生的儿子也不大,因此家里地租了出去,就留了一块地种菜,平日里就靠那个夫郎在镇子里接点绣活补贴家用,没事也会帮着村子里人做点衣服什么的。
再一个就是孟家那边的一个夫郎了,他丈夫原本是个猎户,结果一次冬天去村里那大青山打猎的时候遇到了大虫,咬断了一只手,好不容易保住了一条命回来。
猎是没法打了,剩下一只手臂干不了什么活不说,那次受伤身体底子也不如之前好,虽然不到长期吃药的地步,但总是比常人容易生病。加上家里的地本来分的就少,又少了一项收入,时不时还得买点药,孩子还生了三个,这下日子是很不好过。
这个夫郎的绣活是村子里最好的,平日里也会做些绣活拿去镇上的布庄代卖,但挣的那点钱也就堪堪够过日子,三个孩子穿的衣服好多都是别人不要的,补丁比孟一宁衣服上的补丁都多。
当然,村子里日子不好过的大有人在,只是旁的人至少在开窑的时候还能帮着做点事挣钱,那三家却是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