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万事俱备,只欠学费。也不知道寄出去的稿子怎么样了,希望能有好消息吧。

第8章

京城大学,文学研究所。

“小董,有你们的信——”

傍晚时分,邮差的声音忽然在门外响起,给倦怠中的研究所带来了一丝生气。

“怎么这会儿还有信来?”董其民放下正在收拾的书本,走了出去。

邮差把信件递给他:“本来今天是不来了,我路过邮局刚好听见有你们的信,顺路给带来了。”

这片的信他送了好几年,董其民和他早就熟了。闻言笑道:“这信来得还真是巧,我刚准备走,要晚一会儿就得等下周了。”

自1956年始,《文学周刊》由华国作家协会改为京城大学文学研究所主办。

董其民是京大学生,时任研究所所长的陆子光就是他的老师。从大三开始,每周一到周五他就在这里当编辑,负责审核稿件。

谢过邮差,他回到办公室,还有几个学生没走,看他拆开信封,问道:“董师兄,是有投稿吗?”

“对,我看看是哪位老师写来的。”

《文学周刊》创刊五年,然而收到的稿件却并不多。主要是因为这个年代识字率太低,普通人甚至连小学也没上过,大学生更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