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在的创作可能是一种新的启发。
可行。
他们的《文学周刊》专门刊登论文,这样的长篇小说也不适合在上面连载。
于是陆子光给苏葵回信,说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建议她可以将小说投稿给《六月》。
《六月》是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的报刊,同样是发行全国的周刊,上面登有许多作家的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一些长篇小说也常在上面连载。
苏葵小说写到十万字的时候,正好收到了陆子光的回信,与此同时,还有一份来自沪市的信件。
原来陆子光在信里说,《六月》的主编是他多年老友,怕苏葵再寄麻烦,他已经替她将书稿大纲寄给了老友。
那封沪市的信件是《六月》报的编辑部寄来的。
苏葵没想到陆子光这样替她着想,她打开信件,那边通知她她的稿子已经通过,将在下一期进行连载。请她将接下来的内容寄出,他们需要后续五万字,调整下一期的字数。稿费会在连载一月后结算。
苏葵干脆将刚写好的十万字一起寄出去,接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复习。
就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二模来临了。
这次二模,由市教委牵头,全市正式举行“十校联考”。考试内容由教委向省里申请了老师出题。陈校长因为有第一次举行模拟考试的经验,还会请去开了几次会议。